亲爱的博友们:我最近在全力从事由“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发起的“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这项工程被誉为新时期的幸福工程、德政工程、孝道工程、中华文化复兴工程,意义重大。
下面的文写是我正在撰写的“银教工程行动”宣言初稿,特别期望有心的博友们阅读并给我留下修改的意见,以便能让这篇文章真正能够打动人心,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推广传播我们的银教事业。拜托大家多多批评指正罗!
另外,银教工程正在招贤纳士,欢迎有心从事这项事业的博友与我联系。010-88367016-8007。您也可以上我们的网站了解更多情况。http://www.99de.org/
为了天下老人的幸福,让我们一起行动!
——胡 奎
为了天下老人的幸福
——银教工程行动宣言
(草稿)
让老人幸福地养老,让1亿6000万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让中华孝道之风吹遍神州大地,不仅是每一个老人的强烈愿望,更是每一个子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神圣的责任!
老人幸福,是家庭和睦兴旺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整个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人类自我生命理想的最好归宿。
老人的幸福,就是这个社会的幸福!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幸福!
一、 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
汹涌而至的老龄化浪潮猝不及防地撞开新世纪的大门。1999年,伴随着21世纪的钟声,未富先老的中国和整个世界一道跨进了老年型社会。截止2008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1.5989亿,且每年以800万人的规模递增,预计到2020年达到2.48亿,到2050年将达到4.3亿,届时每三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
人口老龄化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了一项“功课”:如何妥善地保障基数庞大、增长迅速的广大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障碍老人幸福的问题与挑战非常严峻:
——家庭和社会养老的压力日趋严重。“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大量涌现,使得无论是家庭养老的压力,还是社会养老的压力,皆日趋严重。
——空巢老人大量涌现。据统计,我国城市中65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是空巢家庭,农村老人有近40%的是空巢家庭。所谓空巢家庭,就是没有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护理和精神慰籍等等存在诸多问题,令人担忧。
——老年人的病苦有增无减。据统计,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消耗总量达到10700亿元,相当于世界特大工程——三峡工程15年投资总额(1800亿)的6倍,其中大部分都用在老年人身上。老人重病住院的费用和比例通常是普通成年人的3-4倍。但巨额的医疗花费的效果如何呢?既没有减少老人们的疾病发生率,也没有减轻他们的病痛。在全国各大医院,我们不难看到,每天有多少老人在饱受地狱般的病痛折磨?!他们临终时的痛苦,无以言状!有哪个老人敢保证自己能避免这种临终的痛苦呢?有谁愿意自己的父母将来遭受这种临终的痛苦呢?
——老人自杀的现象惊心动魄。据2004年“亚太地区预防长者自杀会议”
的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万老人自杀,40万老人自杀未遂,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研究表明,我国约有85%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7%的老人存在明显的焦虑、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
——老年人缺乏天伦之乐,精神赡养亟待加强。在北京一家硬件条件相当不错的老年公寓,我们却发现,不少老人目光痴滞无神,面色暗淡无光,一种无可掩饰的内心孤独感、寂寞感与悲凉感笼罩在他们身上。虽然他们在这里衣食无忧,吃喝用具应有尽有,虽然工作人员每天按时送来看上去香喷可口的饭菜,可是,有谁能够理解这些老人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痛苦呢?谁又能够带来他们情感的温暖、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归属感呢?用一个老人的话说:“来到这里就是找个地方等死而已!”造成老人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来自儿孙的情感关怀与精神安慰。来自广东省老龄委的调查数据显示,75.1%的老人认为金钱的价值远远低于天伦之乐,子女孝顺才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儿女在前、子孙绕膝才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所在。
——孝道淡化的趋势十分严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种种不孝父母、不敬老人的现象,相当数量的老人得不到子女足够的物质和精神赡养,甚至屡屡出现虐待、遗弃老人的恶性事件,对整个社会风气和道德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同志曾在政协会上宣布一项民间调查结果:52%农村的儿女对父母的反应是麻木的,对父母的疾病、冷暖漠不关心。传统孝道在农村有“失传的危险”!
——老年教育供给严重不足。例如,国家广电总局系统由近万名离退休老人,而老年大学仅能满足300—500人的学习。这种情况在全国很有代表性。据统计,全国各地至少有95%老人难圆老年大学梦。此外,现有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之家之老年机构大都只能满足老年人闲暇之时简单的娱乐需求,打扑克、打麻将、下象棋而已,而缺乏幸福养老的各类课程,无法满足老年人深度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走出老人幸福的沼泽地
“养老如养花,善养者姹紫嫣红,不善养者枝叶枯萎”。
“养老如游泳,不学游泳就跳入大海,十分危险”!
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养老教育,就糊里糊涂地迈进了老年。这就像未学养花就去养花,未学游泳就去下水,未学驾驶就去驾车,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养生专家张悟本先生指出:“万病皆从口入。不会吃、不会睡是当今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虽然吃了一辈子饭,睡了一辈子觉,过了一辈子家庭生活,但许多老人并不明白饮食、睡眠与家庭和谐幸福的科学方法,从而导致形形色色的身心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生活方式。有多少老人的生
活方式是科学的、健康的呢?我们不难看到,许多老人的业余生活往往沉浸在麻将、象棋、扑克牌、卡拉OK等单调、枯燥、较低级的娱乐形式中,这些娱乐形式不能保养他们的生命能量,反而在消耗、败坏他们的精、气、神。
全球著名健康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钟道恒博士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虽然每一个老人都渴望获得幸福的晚安,但事实是:多数老人并不懂得如何养老,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来养老。换言之,多数老人都需要接受幸福养老的教育!
老年人的幸福离不开两方面:一是自养,即老年人本身要懂得养老,懂得保养自己的生命,懂得生活与幸福之道;二是孝养,即子女、家庭和社会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供养和精神赡养。这两方面都需要依靠一个根本的途径:教育。
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衡量,老人的养老有三个方面:一是养身,也就是身体的保健;二是养心,也就是心理状态的调节;三是养神,也就是精神气魄的保养。
当一个老人真正懂得了养身、养心、养神,他整个的身心健康就有了一个无形的保健,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对于物质养老和医药的依赖,预防众多疾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病痛的折磨。
三、教育养老:保障老人幸福的必由之路
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幸福到老!
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校长顾秀莲同志在“银龄教育普及工程”开班仪式上指出:“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就必须同时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
顾秀莲同期声:“让老人学会养老,是老人幸福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曼谷会议在讨论“终身教育构想”提案时提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毕生,从婴儿坠地一直延续到生命终止”。
“老年人是资源”、“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这是2002年联合国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达成的重要共识。
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由各国政府通过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和《政治宣言》两个文件上。这两个里程碑性的行动纲领文件,皆强调了教育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认为:“教育的缺乏……是(老年人)健康与福利的一个障碍。”
《政治宣言》确认:“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
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很早就将老年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手段加以重视和实施。像国民教育一样,老年教育在老年人的生活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扮演着老龄事业发展的奠基角色。因此,老年教育的平台就如国民教育一样,主要依靠成立的学校来实施。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区成人教育活动中,就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其后在佛罗里达州开办了第一个专为老年人设计的课程,此后逐渐增多。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也是老年教育比较正规的一个国家。法国把老年教育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举措,大力发展老年大学。法国把老年大学称之为第三年龄大学,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建于1973年,而后迅速发展了很多所,其中大多数由国家经办,学校开支列入政府预算,学员年龄在55岁到90岁之间,平均为65岁。课程包括:体能锻炼以延缓生理老化;卫生保健,预防老年病;研究文学、历史、政治、法律、时事,以提高对国家与时代的认识和责任感。有的学校还设有社会学、老年学课程,增强理论研究。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实施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围绕老年教育的目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比较明朗的老年教育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政府投资型模式;二是自治自助型模式;三是社区型模式。
从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看,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关注老年人问题,都是围绕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对老年人进行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对社会进行尊重老年人的教育。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既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更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把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作为解决老龄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我国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老年人权益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使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幸福愉快地度过有意义的晚年。
顾秀莲同志将开展老年教育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第三,有利于维护老年人享有终身受教育权益。
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有利于发挥老年人的价值。
她指出:“大力推广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价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力量办学一种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教育养老”作为一项基本养老战略,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广大老年人对于物质和医疗手段的依赖,缓解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与有限的社会经济物质资源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减到最轻程度,甚至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
“教育养老”,不是养老教育,也不是老年教育,而是把教育本身当做养老的方式、生活的内容、生命的形态。当老人接受教育时,当老人聆听音乐、颂读经典、练习书法绘画、学习养生功法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保养生命能量的方式。
教育是灯塔,可以指引幸福人生的方向;教育是舟楫,可以载着老人驶向幸福生活的港湾。教育如同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是老年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教育养老,就是要把教育当做比美食、豪宅、文化娱乐等更重要的生命资源来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
教育养老战略,是事关老人生活内涵与生命品质的生命战略,事关家庭和睦与家业兴衰的家庭战略,事关社会和谐与民族振兴的国家战略。
四、幸福养老:当代中国老人的使命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影响,要求广大老年人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现实,与政府和社会一起来积极应对。
谚云:“家有一老是个宝”。又云:“人活七十半圣贤”。教育养老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要唤起广大老人的使命感,使广大老人积极自觉地行动起来,学习幸福养老的理论与方法,提升幸福养老的智慧,从而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成为子孙后代的幸福榜样。
今天,我们不再需要象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去抛头胪洒热血,不再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去流血牺牲,我们每个人只要让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幸福起来,即是对于和谐社会最好的贡献。
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晚年,让自己成为和谐社会的幸福榜样,这既是当代老人的需要,也是当代老人的使命!
银教工程专家组认为,幸福养老的根本,是加强五大教育:
一加强理想教育,以提振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实现积极地养老。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老人有80%存在不同程度的无知感、无事感、无能感、无聊感、无奈感,因“五无心理”不能自拔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五无心理”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理想与信念的缺失。古人云:“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理想就是老年人的“志”。一个真正有理想的老人应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老人,他的人生应当永远处于积极饱满的状态。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每个人老年人都应该通过努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人生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最大可能的绽放,使自己成为和谐社会的幸福榜样,为子孙和社会作出表率。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以帮助老年人远离疾病困扰。资料显示,有80%的老人对于科学的养老观念和方法完全处于无知的状态,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许多老人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不会锻炼、不会娱乐,疾病、烦恼如影随形。健康教育的根本,就是帮助老年人养成真正科学的健康观念、饮食习惯和养生方式。
三是加强快乐教育,以帮助老年人陶冶性情,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谐。国际医疗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人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惟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对诸多问题看得破,放下来,进得去,出得来。这样的老人,不会轻易地陷入名利得失的计较,他的心灵会始终处于快乐的状态。快乐源于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至高的快乐源于“随心所欲而不逾距”的智慧。
四是加强和谐教育,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身心祥和家业兴旺。和谐教育包括:与天地自然和谐;与祖先和谐(感恩敬爱祖先);与家人和谐;与社会和谐;自我身心和谐。和谐是家庭、家族的命脉,是家业兴盛、家族长盛不衰的法宝。和谐传家是老人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是老人绵延家族生命的神圣使命,是老人追求生命永恒的重要环节,是民族生命力的根基所在,是每个老人对自己、对家族(对列祖列宗、子孙后代)、对中华民族的神圣义务。
五是慈善教育,以帮助老年人奉献社会,积福传家。谚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能够爱多少人,我们生命中的爱就有多少;我们能够帮助多少人获得幸福,我们生命中的幸福就有多少。给予的过程即是收获的过程。研究表明,人们最大的人生快乐,不是去占有多少东西,而是能够帮助多少人。所谓“助人为乐”,其真正的内涵是告诉我们,能助人、爱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仁者爱人。”老年人要想真正获得幸福美好的晚年,就应该竭尽所能去奉献社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他人和服务社会,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生命智慧传承下来。
老年养老,不是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消磨时光;不是进入公寓,饱食终日,等待死神;也不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无所追求,而是要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从六十岁重新出发,站在新的人生高度进行生命的重建、家业的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同期声:李宝库)
五、银教工程:21世纪的幸福工程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幸福养老和老年教育事业,制定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方针,逐步开创老龄工作的新局面。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看望老年人时深情地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同期声:胡锦涛)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全社会弘扬中华孝道传统,掀起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中国老龄事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广电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七部委于2003年联合发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并开展了一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重要的反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对
此做了重要批示:“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老龄事业的有效方法。”(同期声:回良玉)
为了推动新时期的老年教育,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的领导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共同发起并实施“东方银龄远程教育工程”。
“银教工程”是一项旨在对全国1.6亿老年人开展幸福养老教育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原民政部常务副部长李宝库同志亲自出任银教工程主任,顾秀莲同志担任银教工程总顾问。
(顾秀莲同期声)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校长顾秀莲在“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开班仪式上指出:“大力推广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价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在顾秀莲和李宝库同志的领导下,银教工程一年多来已从中科院、社科院、
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大人民医院、中央保健局等国内权威机构遴选出一百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构成银教工程的核心专家团队。他们当中有老年教育专家、生命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营养学家、保健专家、中医专家、西医专家、东西方文化养生专家、百岁寿星。
迄今为止,银教工程已经开发出1000个小时的“东方银龄幸福养老系列课程”,未来两年还将增加到总共3000个小时的课程。现已形成以“幸福养老”为主线、以“养身、养心、养神”三大修养为支点、以“理想教育、健康教育、快乐教育、和谐教育、慈善教育”五大教育为框架、以“幸福导航、养生宝典、疾病防治、兴趣天地、生活百科、老年维权、和谐家庭、奉献社会、时事纵横”九大系列课程为支撑的完备的教育体系,成为以“幸福养老、五育并驱、实用实效、易学易用、高端师资、远程方式”为鲜明特色的老年教育品牌。这些课程得到了许多老年大学、老年学员的广泛好评。
专家指出,银教工程开发的这些幸福养老课程,在国内具有开拓性,这些由权威专家讲授的课程,如同一盏盏航灯,指引广大老人航向幸福的港湾;如同一条条航船,带领广大老人航向幸福的彼岸。(老师上课镜头)
北京太阳城是全国著名的老年公寓,在行业内以其先进的养老理念和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老年人入住。这里的老年人既有省部级干部,也有普通工人。2008年,作为“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在老年公寓中的首个示范点,正式开通远程教育课程。
(同期声:北京太阳城朱凤云副董事长)
太阳城开通东方银龄远程教育一年多来,效果明显,有三个“没想到”。一是受老年人欢迎的程度没想到;二是良好的学习效果没想到;三是没想到周围社区的老人特别想聚会于太阳城。“银教工程”为太阳城增加了很大的亮点和魅力。
(同期声:几个老人和商务部的干部现身说法:远程教育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同期声:温向明)东方银龄远程教育自从2008年正式开通到09年5月,全国有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新疆、辽宁、福建、甘肃、江苏、广东、湖南、浙江等14个省市,近26万受益人。
(同期中国地图的城市覆盖率,动态)
经过18个月的教学实践,广大老人学会了养身、养心、养神,学会了修身、持家、和谐,学会了幸福安度晚年的理念和方法,生命质量大大改善。
“银教工程”的最终目标是以全国20万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干中心、社区老年之家等老年机构为服务对象,通过远程教学手段,构筑一个覆盖全中国并辐射世界华语圈的老年网络大学、老年幸福大学。在此过程中,银教工程将致力于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老年事业的新道路。
专家们认为,“银教工程”可以帮助广大老年人认识生命真谛,搭建心灵通道,提升心理能量,化解心理危机,满足心理需求;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养老理念,掌握科学的养老方法,修练过硬的养老本领,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追求健康、快乐、长寿、子孝、家和、家兴、尊严、价值的愿望,它不仅可以帮助广大老年人实现幸福养老,还可以大大节省养老费用和医疗费用,大大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它被誉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幸福工程、德政工程、孝道工程、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工程。
六、为了天下父母的幸福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在我们迎来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在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华民族经济和文化同步复兴的21世纪,我们更加需要以小学生的姿态来向伟大的祖先重新请教幸福人生的智慧与和谐社会的真谛,更好地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所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
“幸福养老”思想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关于养生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孝道的教育。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一方面帮助广大老人学会养身、养心、养神,另一方面,可以在全社会弘扬中华孝道传统,倡导敬老爱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中,有一颗最闪亮耀眼的明珠,就是我们的孝道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以孝道立族、立国、立民的伟大传统。孝道,是古代圣贤传授下来的治家、治国的根本理念。孝道,是幸福人生的根本,是家业常青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国运昌盛的根本,是民族繁荣的根本。
孔子在《孝经》中曾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晚清号称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贤”的曾国藩曾指出:“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增广贤文》指出:“百善孝为先”。
谚云:“孝为百行之本,孝为万德之端。”一个“孝”字,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全部精髓,亦概括了“银教工程”的全部宗旨。
“银教工程”的根本宗旨:为了天下父母的幸福!为了天下老人的幸福!
“银教工程”的口号:活到老,学到老,幸福到老!
“银教工程”的目标:集聚全中国最具孝道精神与学养智慧的各方面专家学者,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搭建遍布全中国并辐射世界华语圈的老年网大学、老年幸福大学。
“银教工程”的使命:弘扬“孝道养老”的精神,倡导“幸福养老”的理念,奉行“教育养老”的战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老年事业模式。
我们号召全天下的人们都来大力弘扬孝道,敬老爱老!
我们呼吁每一位有识之士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孝天下父母,做天下孝子”!
我们期盼每一位中国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们期盼每一位中国老人都能够成为和谐社会的幸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