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
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美景。
上海谓之滩,与江南平原一体,山水尤缺,园林更稀。百年以上的古园,屈指有五。青浦曲水园列为其中,园龄也有二百六十余年。
青浦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地三十亩,水体占15%,与上海市内的豫园、南翔古猗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齐名,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青浦曲水园小巧玲珑 多古朴
曲水园初建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又有“一圆”之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拓地池筑堤累石,增建楼台,前后历四十余年,建成二十四景,三十余庙的园林。园内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
园内亭阁很多 自相成趣
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改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之意。咸丰年间毁于炮火。光绪年间费时20年相继修复庙、园,增建放生池、花神堂。1927年增修假山,山上筑九峰一览亭,可登高远眺松郡九峰。
殊不知曲水园在其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是一座与乾隆命运攸关的园林。
相传当年有一个云游四方的高僧,他从19岁时就四处游走,来到青浦时已经90高龄了。肚子里装满了各种奇闻异识,能上知天文地理,下晓朝代存亡。他认为天下佛道本相通,是为一宗。最后选择了青浦城隍庙作为落脚点,在那里静坐、修道、传道。
是年,高僧夜观天象,知雍正气数将尽,新朝将立,即与城隍庙住持道长互通,以城隍庙发起善男信女捐款共建城隍庙之“灵园”,也就是现在的曲水园。他想以“灵园”的时日来推测新朝的存亡时间。
说来也真巧,开始募集的那年正是雍正更朝换代那一年,随后,他们用了九年的时间定下“灵园”的整体规划,终于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开始修建“御书楼”、“有觉堂”、“得月轩”。其实“灵园”就是为了乾隆皇帝制造的,虽然乾隆并不知道且没有来过。但是高僧在园林里设计了许多有助于乾隆的门道,希望能使乾隆王朝繁荣昌盛。
城隍庙之“灵园”如今改名为曲水园
曲水园里有一条真正的“御道”。一般的园林都有正门常闭,只为帝王开这一说,而曲水园却反其道而行,只为皇帝在边上专门建了一小门,其实就是一个边门。现在就是曲水园和城隍庙交界处的那个小铁门。
这个门是为了让皇帝放下特权,突出人人平等。由这个门开始,帝王将走过一条和普通游客所不同的专设之路,即“御道”。
进入“御书房”,受其智慧熏陶,再于“有觉堂”顿悟。这个有觉堂,也称无梁殿,其顶成藻井状,所以没有横梁,其用意为让皇帝明白无栋梁也能为房,天下不是只有一个帝王才能撑起来的,百姓的力量同样是强大而不可忽视的。
出“有觉堂”入“得月轩”长廊,这个长廊也非同一般,其廊内有着宽窄的变化,而且是有意为之的,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宽窄变化的长廊 设计奇特
进此御道,先窄,仅宽1.2米,是为了限制坐轿入内,必须下轿才显示公平。其后为宽,大约有3米,为园主接待时显示对来者的恭敬。最后要过的暗槛长28米,宽2米,蕴涵了深层含义。
这里共有三道门槛,其中有两道为暗槛,这正是宗教中的“以无代有”。“槛”为“劫”,即使是帝王也要过人生的一个一个的槛,也就是一个一个的劫。用“暗槛”的方式来体现人生曲折的宗教意味,也让皇帝本身并不察觉此事。
高僧安排的非常巧妙,可谓用心良苦,这些精妙的设计也果然印证乾隆皇帝的朝代如日中天。曲水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乾隆四十九年开始凿池垒山、植莲种树、筑堤、建亭,直至乾隆朝气数尽。
“灵园”最后建筑“三角亭”,以茅草为顶,草草了事。乾隆朝亡,高僧圆寂,岁更149年。
所以说,曲水园与乾隆是命运相关的一座园林,曾有人提议这个“灵园”应该改名为“乾隆朝始末园”,有人又说,是为了遮盖天机才用了个俗名叫“曲水园”的。
远离世俗的曲水园 充满宗教园林气息
来到曲水园,不像在别的园林那样,只要看、听就够了,曲水园要的是一颗静静体悟的心,要真正把心从外在的世俗中解脱出来,融入到这个暗藏玄机的、充满宗教奥秘的园林氛围中去。
高僧用园林可预测出乾隆的命运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