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救市政策”救非所救


  华尔街金融学家:奥巴马的“救市政策”救非所救

  美国廖氏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前洛克菲勒的投资顾问廖子光先生关于金融危机美国的救市政策做了点评,无意中对比中美在金融危机中“救市政策”的异同,下列观点值得注意。

  美国现在是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救市场资本主义。美国公开承认市场资本主义是失败的,但是国家资本主义呢,进去很容易,但是出来并不怎么容易。

  美国和中国不同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好的时候,政府有多余的收入,而美国经济好的时候,政府也是亏的。所以美国现在花更多的钱来买市场的债放在中央银行里面,但是这些债将来也要拿钱还的,是要用人民的税来还的,但是人们没有工作做、没有收入你就收不到税,收不到税你还要还债,那你怎么还债呢?

  按照奥巴马的这种救市计划,美国到底能不能走出金融危机?或者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廖子光认为,把钱放在人民身上而不放在公司身上,这个方法他还没有用。把救经济的目的放在打击失业率上,他也不是这样做,甚至他认为美国失业率是经济反映的结果,而不是政策的目的。他是先救公司,然后公司职员的增加就会解决失业问题。这样的做法会使政策取得效果的时间很长,所以我认为这个危机的时间会很长,很可能是五年或者八年才能解决失业问题,即便他现在的政策成功了。而如果经济危机还影响到其它方面的话,这个问题还解决不了。

  华尔街还没有恢复,因为现在银行系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没有做起来,每个星期也有很多小银行破产,所谓债券市场也没有流通,现在到美国去贷款、融资是很困难的。美国出口也没有什么发展,失业在继续,失业的人口也拿不到什么。如果美国资本制度不改变,政治领导做不出什么东西出来,经济状况很难改变。

  学生学金融,原因是金融工作很赚钱,如果说别的工作更赚钱,学生也会转到那个专业,中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金融工作赚这么多钱?它赚钱的原因是真的增加了国家的财富?还是只是增加自己的财富?

  一个社会、一个经济把高回报率放在哪一方面,人才就往哪里走。所以党的领导是很重要的,因为市场不会决定怎么做是对国家好的,党的主要责任则在这里。你是不能过于相信市场的,市场确实在某些方面能够带来发展,但是有些方案,市场回报越好对国家越不利,所以一定要有党的领导来校正市场。

  中国的“救市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会议确定扩大内需10项措施,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2008年4季度先增加中央投资1000亿元。

  二是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陆续出台,国家确定的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这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产业振兴规划火线出炉,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为目标。短期来看这些规划将有利于解决这些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07年年末开始,宏观调控确立“双防”目标,简单说就是防过热、防通胀。到2008年6月份就面临着新的情况,于是转变为“一保一控”,即保增长和控物价。2008年11月明确提出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年初已有了明显的区别,保增长成为绝对政策目标。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2008年,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

  2009年9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时重申,中国将视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准备新应对方案,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改善民生,同时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准备新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