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很“低级”?英语很“高尚”?


汉语很“低级”?英语很“高尚”?

“汉语是一门低级语言,只有进制语言(像数字一样的语言)才具有无限的扩充能力,才适合数字化社会发展,比如英语。”最近,网名为“飞龙在半天”的网友发出以上帖子,马上引起激烈争议,各大论坛砖头乱飞。据了解,发帖人为广东某中学教师,他称他希望以此唤起国人重新认识汉语。(923日《信息时报》)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能有如此“巨大”的发现着实不简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敢于如此“童言无忌”,也确实令人汗颜不止。但同样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却并没有因为“同类”中出现了这么一位的“先知先觉”者而窃喜。原因非常简单,打着文化的旗号哗众取宠的人是没有什么值得敬重的;总拿自己的母语不当回事的教师,也必然难以摆脱“误人子弟”的嫌疑!

平心而论,笔者从事汉语教育工作已经多年,既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低级,也未曾有过什么阻碍社会进步的发现。相反,笔者倒以为汉语文字以其优美的体形、深刻的寓意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中国汉字,气吞万象,胸怀阔大,在中国历史上,不但创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学术、文学、艺术的文化奇葩,而且吸收容纳了所有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如各少数民族文化、周边国家文化,尤其是尼泊尔、印度的佛教文化,将西域哲人的智慧,变成中国的智慧,在中国儒道文化中又加入了佛释文化,成为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儒、道、佛释互补的学术文化,这就是清朝末期以来,国人之所谓国学的根本。中国汉字,从秦代开始,逐渐进入了中国周边各国,如日本、朝鲜(包括韩国)、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曾以汉字为其文字,记载了本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就是汉字文化圈。时至今日,日本的文字仍然是假名夹着汉字,朝、韩、越南诸国,虽然后来另造了文字,但学者仍然难以忘怀汉字。——怪哉,汉语究竟低级在何处?

该网友指出,“进制语言是高级语言的一个特征,而汉语不是进制语言,所以汉语是低级语言。”他所摆出的依据就是“计算机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就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偶然。”因此,他还提出应“将英语定位为第二官方语言。”——或许这个“飞龙在半天”也就是一个所谓的中学数学教师罢!他又怎会懂得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构词法”的道理。难道只有英语才是“高尚”的吗?难道只有英语才可以无限扩充而没有任何限制吗?在英语里面,每当发明一件新的事物,就多了一个新的单词,而这个单词没有规律可循,你除了记住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汉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既然汉语包含了多重意思,不需要太多的词汇就可以轻松地阅读、理解等,那么又凭什么说汉语是低级的呢?

最后,该网友还建议,汉字应该继续简化完善,比如将代替;语言文字应该归纳出汉字的基本字符集来,比如等。对此,笔者除了鄙夷决物无第二个态度。此前,是有不少的人提出来要恢复什么繁体字就遭到了笔者的强烈反对,而“飞龙在半天”可倒好,建议将汉字简化到只留下一个部首的程度。——简直是“雷”到家了!试想,人们早已习惯了穿上衣服的女人,而你却偏偏要她们穿着“T”型内裤上街,有岂能不会导致嘘声四起、人人喊打的结局?——语言文字不是化学符号需要简化,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历史的,都是一种文化,随意简化除了模糊这种文化的意义以外,还有什么?

纵观绵延百年的争论,我们的母语总是宿命地被纳入以英语为座标的评判体系,提议汉语字母化的人,也总习惯地认为英语的“高级”与“进步”,然后以此为标准剖析汉语的“低级”与“落后”。于是乎,如今中国已成为了一个英语学习遍布天下、推崇至极的社会,似乎没有了英语就如同没有了生存的资格与生活的资本一般。而汉语也就如此这般地在各种各样的鼓惑之下逐渐演变成为了英语的奴仆,渺小和卑微得几乎没有了任何的地位。

深究英语“高尚”、汉语“低级”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英语所代表的是很强势的西方文化,从而让一些人在顶礼膜拜和自行惭愧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盲从心理罢了。语言原本就是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是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文化特色的。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下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字,如此又何来先进与落后之分?——以“重新认识汉语”为理由不停深挖汉语的不是,除了掩盖自己的焦虑与自卑,其实还有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所以,笔者的结论是:英语未必是“高尚”的,汉语也决非是“低级”的。汉语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汉语为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建立了丰功伟绩!

诚如孟子所说:“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人更需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切实做好汉语的文化产业,让汉语像英语一样甚至取代英语而成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

(李吉明200992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