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孔子5


5.十五志于学

家搬到了鲁国的都城,年幼的孔子见识广了,视野开阔了,这都是毫无疑问的。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鲁国的都城,年幼的孔子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他想都不敢想、见也从未见的东西。

此时的我们,要知道,年幼的孔子,可不只是光知道玩儿耍中学习;此时的我们,还要知道,年幼的孔子的母亲,可不只是为了她自己的孩子天天在玩儿耍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啊。

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才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把家从乡下迁到了鲁国的都城的最为重要的目的。

此后的事,就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的啦。

生活的清苦、地位的地下不但没有消磨掉孔家人的意志,反而是让孔家人更加坚强。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吾十五而志于学。”

因为,此时的孔子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孔家、也才能改变他孔子自己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孔子才如此的爱好学习并善于学习。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后的孔子不但能够说出那些诸如“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类的话语,而且更够做到学无常师,每事问,好学不厌。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成为日后的人人敬仰的孔老夫子。

现在,我们的问题在于:孔子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

第一、是学到了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啊,用当时的话讲,就是礼、乐、射、驭、书、数这最早出于《周礼•保氏》里的“六艺”。

现在的问题在于:“六艺”到底涵盖哪些内容呢?

礼指的就是礼节——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育,主要包含以下五种礼节: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

乐指的就是音乐,主要包含以下六种古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

射指的就是射箭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五种技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指的就是驾驭马车的本领,主要包含以下五种本领: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指的就是识文断字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五种能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指的就是计数法,当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九九乘法表——也就是说,要学会加减乘除法。

第二、是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一点,可要比前面的“六艺”重要的多啦。

还是从孔子的母亲的去世说起吧。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是在孔子十七岁——其实周岁应该是十六岁——那年去世的。那一年,是公元前538年。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死后,孔子不是像常人一样,马上将他母亲的灵枢下葬,而是暂时把他母亲的灵枢停放在曲阜五父衢的路边。

这是为了什么呢?

此时的孔子知道,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把他母亲的灵柩与此前早已下葬了十四年的他父亲的灵枢合葬在一起。正如《诗》里所说的那样:“死则同穴。”可现在的问题在于:此时的孔子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到底葬在了哪里!这可怎么办呢?

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孔子只能把他母亲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曲阜五父衢的路边。

这里就要注意了:在这里,“五父衢”的“五”,是个通假字,本意为“无”。因此,说为的“五父衢”就是“无父之衢”——我们通常所说的乱坟岗子而已。

好在,想当年曾经经历与过埋葬孔子父亲一事的陬邑人挽父的母亲把孔子父亲的坟址告诉了孔子。

当然,到了最后,孔子还是把自己的母亲颜徵在的灵枢迁到防山与父亲叔梁纥合葬。

这就是尽了孝行啦。

现在,无父无母的孔子,真的成为了一个社会人了。

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