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为懒人朋友介绍懒经


     在勤劳的中国人中,介绍懒惰估计不是很上桌面,但是我还是愿意给大家介绍美国人西蒙·瓦瑟斯坦写的《懒惰SLOTH》一书(三联出版)。首先不要以为作者真的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他可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三所美国顶级名校的毕业生,老爸是好莱坞大亨之一、妈妈也是个很有知名度的女性。但他总结人生的诸多罪恶乃是过于勤奋,如果人有放松懒惰、整日高卧的转变,则整个世界的罪恶就将自然消去、我们的压力与痛苦也就随之减少、美好事物也将随之增多。

 

    按照作者的设计,我们要成为一个纯粹的懒人,需要停下来静卧,放弃一切我们的父母与师长引以为神圣的勤奋教训,然后尽量选择不带信息量的小报、可以坐看的电视、随手可及的食物、随手可扔的垃圾、电脑上网可以操作的工作、召唤上门的服务,甚至连性爱,作者也介绍了最为省力的静态性爱一说,这样将每天的热量消耗控制在50卡以内。哈哈哈哈,不知道大家看了会感觉怎么样,我想对于一些懒人朋友或者想懒还没有懒的朋友来说,还是有点好奇的,我觉得不妨一试再说。有些人的懒为其他人留出了点空间,有些人的懒会让其他人可以松一口气,在一个全体勤快而紧张兮兮的社会中,生活真的不见得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以前我看到日本人匆匆走路就感到压力,现在我们中国人也到处如此,我自己也是如此节奏了。

 

    作者讲到的放松自流就懒的意思颇有道家放任自然的精神,我也常说这个地球少了谁都会转的道理,我们很多过大的压力与过度的想入非非,是我们不幸福甚至精神失常的来源,世界上的烦恼大半是自找的。但是我也多少觉得这书的道理似乎不很切实际,比如它说的吃的那点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就很难做到,中国懒人一向是懒做不懒吃的,所以有好吃懒做一说,作者那样懒做也懒吃的类型在我们这里将很小众。在操作层面,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纯懒惰不只不好操作,也很难真正产生他说的懒惰生幸福的效果,这不只是我们中国没有供没工作人的比较稳定的失业保险金,也没有容忍你真的那么放懒的社会环境,真的天天放懒难免千夫所指。而最终的一项心理因素是,懒惰真正的价值来自于与勤快的对比,如果我们勤快了好一阵,那么懒惰一阵真的有非常放松与开心的感觉;同样,懒散了好一阵,我们做点事情也会觉得心里踏实与找到了新的社会联结。幸福来自于勤快与懒惰的交替效应,而不来自于纯粹的懒惰与勤快,正如显眼来自于黑白交替的效应一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其实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各种价值的平衡,而问题往往正处在单一的过度与纯粹上,懒惰是这样,其他包括嫉妒、贪婪、虚荣等等的所谓恶行的道理也不例外。

 

    即使西蒙那么主张懒惰,如果真的没有人勤快,他看的电视、他看的书、他吃的食物、他睡的床怎么可能有呢?所以这个世界懒人毕竟还是要有勤快人来帮助的,否则世界上的人就懒死光了。所以,事情到了极端就不是好事情了。所以这个世界最终还是要有两种人构成,懒人和勤快人,还好那个西蒙还算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要是真的穷的一文不名,他那样的懒还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主张,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让勤快人去勤快,让懒人去懒。到了一个极限,勤快人自然就懒了,比如会累病在床,而懒人也会不得不勤快一点,比如会没得饭吃。所以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们可以懒一会勤快一会。

 

                                     图片来源:www.google.com

 

昨日场景:在零点旗下前景策略的策略2.0方法培训班做方法论培训。主持万源城高端客户招待派对。晚参加录制上海团市委少先队六十年特别节目。本人新书《洞察——迈向复苏的新商情》、《调教——独生世代的新亲子之道》已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敬请博友们关注。

 

今日小诗

 

牵牛

 

青青竹前的篱桥,

梦一般重重藤枝的蔓绕,

她素艳像钻石那只小鸟,

有含着羞的初蕊,

嫩紫色的明袍。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白菜豆腐

选择大白菜一棵,取其外叶,均匀刀切成半寸宽一寸长菜叶。洗净备用。选用油豆腐干半斤,切成两半。起橄榄油锅,放葱段、鲜辣椒段少许,然后将菜叶和豆腐干同时倒入,爆炒两分钟,放入骨汤至菜浸入,放入酱油使汤呈浅黄色,食盐酌量,中火煮余五分之一汤水。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