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美国宣布了轮胎特保措施。“史称”:轮胎特保案。
9月24日,欧盟冲在美国前面,在美国终栽未出台的情况下,决定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正式反倾销税。
记住这两个日子吧,这将是一场全面贸易战争的起始。
近半年前,有一个G20领导人伦敦峰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大出风头,中国经济成为全球最瞩目的焦点。国内精英极度亢奋,什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世界由中美领导”“G2模式”等狂躁之声相继喊了出来(类似言论在网上一搜一大堆)。
这次峰会的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20国领导人在“反对保护主义和促进全球贸易及投资”方面有如下承诺,并写入《峰会公报》:第二十二条. 世界贸易的增长促成了世界半个世纪的持续繁荣。但是,现在它出现了25年来的首次下滑。……为此我们重申在华盛顿许下的承诺:不得针对投资或商品及服务贸易设置新的障碍,不对出口施加新的限制,不得推行违背世贸组织(WTO)规则的措施来刺激出口……我们决定将上述承诺的期限延长至2010年结束。
很冠冕堂皇郑重其事吧!但如果你认真,你就错了。
因为,与中国人非常希望看到欧美经济复苏与繁荣的善良愿望不同,欧美对中国的繁荣是极不情愿看到的(这不仅是现实利益的需要,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距)。欧美其实早已启动了针对中国的,包括轮胎、钢管在内的多项反倾销调查。随着这两项裁决出台,相信随后还会有更多的裁决浮出水面——即使欧美为了安抚中国,短时间内暂不会再出台其它贸易壁垒政策,但只要中国经济保持亮度,欧美就不会罢手。他们何时给中国准备过香槟?
而我们的商务部门,恐怕直到此时还沉浸在笃信重诚信的洋大人会恪守那个“延长至2010年”的承诺中呢!
承诺在哪里呢?在中西方经贸交流中,西方人真的那么诚信吗?
中国有相当多的人坚信西方式的诚信。其实不然,在西方人眼里,符合“我的利益”的承诺那才是双方必须信守的。否则,我就不客气。然而,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了,或者,“我不那么认为了”,对不起,那就必须重新以我的价值标准来认识这一切了。
伦敦峰会后,中国过于招摇,这对向来警惕“中国威胁”的欧美人士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不酝酿一些摩擦,抑制一下中国的势头,就不符合西方的利益。
对于这场战争,欧美是精心策划的。时机选择颇耐人寻味。
单纯打贸易战杀伤力怕不足,因此,要连政治战一起打。——9月上中旬发动轮胎战时,正值中国20年来首次委员长访美;而欧盟此次“抡钢管”,则正值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G20匹兹堡会议。巧合吗?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这是政治心理战。
西方很了解中国的精英官僚们!往往在这种时候,突然抛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给你中国的领导人,通过看中国领导人的反应来判断战争趋势!如果中国领导人反应过激,那么,之前你为会议准备的内容、程序就大受破坏,预期目的就很难实现,而西方则可以就此说中国领导人小题大作,说你行为失态,反过来嘲笑你一把;如果中国领导人反应平平,依旧大谈“互利”“双赢”,那么就可以视为一种无奈的默认;如果你来不及反应,那正好,这对于国内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负责对外商务的官员们来说,无异于领导人表态——“上面没啥反应”。
欧美已经出手了,中国怎么办?
如果中国有针对性的报复措施出台,则意味着这场尽管没有硝烟,但却惨烈无比的战争正式开打;
如果中国对此不做反应,则意味着中国不战而败、不战自降。相信在以后的经贸交流中,中国只能做个待宰的羔羊——不,是肥羊。
中国,会怎么选择?
附:
一组并不专业的数据:
一,美国保胎案,涉案金额20亿。据专家说,将影响十万人就业。
二,欧洲钢管案,涉案金额32亿。
三,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 “两反两保”调查60起,案件数同比上升了11%,金额达到了82亿美元,这个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涉案金额。
四,最新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外对华贸易调查涉案金额已超过百亿美元。
贸易战来了,中国准备应战否?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