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杨昶今年16岁,参加高考后从山东老家来中山玩了十几天。在十几天的相处中,把我所见所感整理一下,希望对孩子的将来能有一点帮助。
第一是意志力问题
为了使外甥得到锻炼,体认到挣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学习是这个世界上比较轻松的事情之一,我拜托北方光电人资经理贾惠清大姐,给他一个暑期工的机会。上班第一天,他还信心万丈,要求买一个自行车给他作交通工具,可是第二天就不愿意干了。最主要是因为和他一起上班的四个伙伴都不干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别人不干了,所以他也不干了。别人上班是为了挣钱,他上了两天班,买了一些日常用品自行车再加上交通费用就花了四百多元。
自行车放在我这里是没有用的,我就要他舅妈带他去退,自己惹来的事自己解决,他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要去,去的结果是无功而返,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他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清楚才能下决定。
物质财富的丰富,很多东西得来的太容易,孩子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劳动,造成孩子对天地万物缺乏敬畏之心,意志力普遍很薄弱,这是作为家长要思考的重要事情。
意志力是成大事的一个必备条件,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华为的任正非,长虹的倪润峰,太平洋的严介和,慧聪的郭凡生,这些鼎鼎大名的企业家,皆是军人出身,军队的锤炼打造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永不言败的精神,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第二是与人共处的能力
我买了一个小镜子,外甥竟然说我臭美。我问他知不知道马家爵怎么死的,他说不知道,但知道马家爵的同学怎么死的。我告诉他马家爵原本是个非常善良的孩子,但因为家里穷,同宿舍的孩子看不起他,就欺负他,冬天时竟然在他的被子里洒尿。种种恶行,让他忍无可忍,痛下杀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千万不能看不起别人,嘲笑别人,特别性格怪异的人,搞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做人要有同情心,学会赞美认可鼓励别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喜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如何与人共处,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认识到世界因不同性格人群的集合,才更加五彩斑斓。
第三生命生存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母亲的十月怀胎孕育,来之不易,生命的成长也是父母长辈精心的呵护。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但现实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真的太可惜了。
生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按目前的环境来说,只要肯付出,一个残疾人也能生存下来,靠自己的劳动生存是基本的尊严,但有些人失去这个尊严,注定会被人鄙视和唾弃。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挫折和打击是经常会遇到的,逃避不一定逃的过, 找到解决的方法才是上策,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要做生活中的强者,就是敢于接爱挑战。
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面,就会有丑陋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我们现实教育中,美的一面讲的很多,而丑的一面讲的很少,这样使大家误认为生活都是美好的,所以无法接受现实的考验和打击。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自杀,这是“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失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的思路是激发孩子的成长的动力。只要生命还在,一切皆有希望。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天无绝人之路。拿破仑说:困难只是印证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
生活中,我们需要自信,什么是自信?简单的来说就是相信自己比他人强。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敢于竞争,敢于拼搏。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会有三种反应:一是我能行;二是我不行;三是我试试。当我们相信自己能行时,会产生积极心态,正面的能量被凝聚,问题一定能解决;当我们认为自己不行时,就会产生消极心态,负面的能量被吸引,问题自然解决不了;当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就不能全力以赴,能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靠运气了。
第四情商、沟通
外甥读书早,智商开发的太早,据说会影响情商的开发,所以他的情商不太高。当他得知被一间不知名的内地院校录取时,脸上乌云密布。冲我喊要我买票送他回去,我骂了他,他生气的摔门而出,表弟吓的也赶紧跟着他出去了。
第二天我问他,录取不理想是谁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不开心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其实这种事情也不能怪孩子,我是讲沟通课程的,家庭错误的沟通方式有四种:一是指责埋怨型,二是迁就讨好型,三是唠叨打岔型,四是超理智型。在成长的家庭中,错误的沟通方式也是会潜移漠化的。
今后不管有多忙,我也要和孩子保持沟通,提高他的情商和有效沟通能力,接人待物的礼仪,适应这个社会。
第五想要需要重要一定要
人生要学的很多,但有一样本领一定要学会,那就是花钱,不然的话,入不敷出或购而无用都不是一件好事,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们要在城市生存下来,一定要消费,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怎么解决呢?就是先要学会区分想要需要重要一定要,再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虚荣心使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需要的并不多,重要的也不多,一定要的就更少了。我们在花钱前,要理性的思考一下,是想要吗?还是有需要?但重要吗?是不是一定要?
对一个学生来讲,自己有消费能力,但经济来源要依靠家人,花钱时一定要节制,对于一些仅仅是想要的高档消费品,如名牌球衣球鞋,有的虽然有需要,但并不重要,更不是一定要的东西,没有也死不了人,影响不到学习成绩,不要为了面子,缠着家人购买。
当我把想要需要重要一定要讲给外甥听时,他感觉收获很大。
后记:外甥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我相信他今后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再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话,一定能出类拔萃。
自尊心是我们核心竞争力
自信心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责任心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同情心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习惯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