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反弹琵琶晒工资


 

广州日报反弹琵琶晒工资

 

 

陈绪国

 

 

说起反弹琵琶,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著名诗章《琵琶行》吧?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时,邂逅一伎女反背弹琵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因此,“反弹琵琶”成为技艺高超的代名词。

近日,广州日报晒工资,也好像反弹琵琶,技艺一流。《60年广州人工资涨了60倍》的琵琶曲,也真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偌大的版面上,晒了1951年的工资单,晒了1991年~1995年的工资单,还晒了2007年的工资单。不仅如此,干脆将广州市近30年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水平及增长幅度全晒出来。假如白司马大人再世,再作一首《琵琶行》,那更是妙不可言。

请看下表。

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30年变迁

年份

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元)

较上一年同比增长幅度

1978

714

5%

1980

941

14.76%

1985

1621

21.25%

1990

3504

7.09%

1991

4022

14.78%

1992

4792

19.14%

1993

6342

32.35%

1994

8623

35.97%

1995

10317

19.65%

1996

11813

14.50%

1997

13118

11.05%

1998

14318

9.50%

1999

16202

13.16%

2000

19091

17.83%

2001

22141

15.98%

2002

25583

15.55%

2003

28237

10.37%

2004

31025

9.87%

2005

33863

9.12%

2006

36321

7.29%

2007

40187

10.64%

2008

45365

12.9%

(广州日报200992A10版,记者倪明、蒋悦飞,实习生颜英。图/倪明)

遗憾的是,此表是后30年的成就,前30年不见踪影。

这样的统计资料,当然令人欢欣鼓舞哪。你看看,仅仅30年工夫,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就猛涨60.73倍。但是,仔细一瞧,题目是《60年广州人工资涨了60倍》,是不是前30年从来没有涨过工资呢?应该不会。

60倍》一开头,就有这样的叙述:“今年79岁的王勇,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退休干部,喜爱收藏的老伯有个工资条‘档案’,记载着他的工资变化。”“1951年,王勇在韶关的始兴县第四区府当主管财粮助理员,其中一项任务是领发工资。19511月的工资单上,王勇的工资和区委书记一样,都是13.37,所谓的‘工资条’是用复写纸复写的,只有5项:粮食费3.9元(可以买35斤大米);菜金4.5元(平均一天一角五分);服装费1.16元(攒两个月可以买件衣服);如果是女性,还多出0.16元妇卫费。当时正好是春节,还发了8角过节费,可以买一斤多猪肉。”“1955年,王勇调入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每月工资60,算当时的高薪一族。那时的房租只需一元,蔬菜要几分一斤,按照当时制定的每人每月花费12元的标准,一家三口顶多30多元就够了,工资尚有节余。”从以上资料看到,王勇在50年代初4年时间内,约涨了4.9。每月60元工资可以购买538.5/月大米(补贴除外,下同),每年工资可以购买6462斤大米。目前广州市人平工资水平可以购买15121.7斤好大米/年,约等于王勇老先生19552.3/月的水平。

遗憾的是,王勇老先生的退休费没有晒出来。早期退休的干部职工都比较低。估计他达不到全市城镇职工人平工资的水平。即使达到,用这些钱购买大米,大概是55年前2.3倍的水平。1951年的猪肉大概7角钱1斤(蔬菜13分钱/斤,鸡蛋13分钱/个)。1955年,王勇老先生的工资水平(补贴除外)可以购买85.7/月猪肉。假如他现在的退休费达到广州市人的平均工资水平,目前他可以购买大概236斤猪肉/月,增长幅度大概是55年前2.8倍的水平。

20089月初,官方公布广州市56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1563元。这个数字,可以购买好大米521斤,可以购买猪肉约97.7斤;约比王勇老先生55年前,少购买大米17.5斤,多购买猪肉12斤。大概是这个水平(粗略)。笔者估计,王勇老先生退休时的职务不会超过厅局级干部水平。我们知道,著名的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的一位老总,正厅局级离休干部的才2800多元的离休金。生产资料公司也是由事业改为企业的,企业性质应当与电影制片公司相差无几。

至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就不用晒了。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以住房为例,广州市目前少于10000元,是购买不到1平方米商品房的。在55年前,王先生每月住房费用才1/套。

有一点,报纸上没有说明。即王勇在1951年当个小干部,为什么与区委书记一样的工资?这是因为,在解放初期的1955年前,全体干部实行的是供给制,所谓的工资,其实是生活费。这种生活费,全国上下高中低级干部几乎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粮食费、菜金、服装费和职务或护理津贴稍有区别。另外,报纸上载“2008年广州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365元,是1949年的63.5倍”,不知如何计算出来的?1949年,地方和军队干部都是没有工资的。如果用45365÷714=63.5倍,则是后30年的水平。实际上,与1949年比,是数据缺失而不能归圆的。如果将是13.37/作为计算依据,将是倍数大得吓人。CPI价格指数怎么计算,也是个未解答的问题。

表中“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30年变迁”的资料,有没有水份呢?还是有的。譬如,所有资料,不包括低工资的打工群体的平均工资在内,也不包括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的数据在内,但又包括了年薪40万元的国企老总,包括了垄断行业的高薪一族,甚至于包括了拿高薪的公务员在内。广州是个省会城市,许多政府机关、军队机关、国企或外资企业总部或分部机关都设在这里,人数众多,薪水很高。所有这些,自然会拉高“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30年变迁”的数据。报纸上也不避讳,列举了“某电厂抄表工一天抄四次表就可领10万年薪”,也不讳言有的(私企)老总年薪2175万港元,是普通打工仔的2000多倍。有句打油诗曰“楼上有个李千万,楼下有9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李百万。”形象化描绘了“平均值”是如何掩耳盗铃的。

全广东存在一个雷打不动的低薪一族,如果将他们的工资晒一晒,弹琵琶的决不止一个琵琶仕女。广东省总工会05年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珠三角76.3%的进城务工人员月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10011500元占17.5%,5011000元占63.2%,500元以下占13.2%.而他们的生活成本却达到每500元左右。调查表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 13.2%的进城务工人员入不敷出, 63.2%的人没有攒多少钱。52.4%的进城务工人员每天劳动时间超过8小时,而为了挣钱,他们只能靠加班。

我们看到,广州国企老总年薪最高40万元,这是不算高的,还不到广州市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广东省其他的城市,有的国企老总年薪6000多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上亿元。广州国企老总年薪最低的才7200元,老总之间相差61.25倍。这用“平均值”同样说明不了问题的。

有资料显示,1950年中国的官民比例是16002007年的官民比例是126。照此计算,广州市户籍人口约700万,官员数量应当约有27万,这里没有包括广州大军区、广东省军区的军官数量在内。所谓“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30年变迁”,意味着财政支出的目前每百万美元供养39个公务人员,26个老百姓养一个公务人员。所谓年薪“45365”,估计9成以上是公务人员、企业高管、外企高管私企老总拉高的数据,对于广大蓝领工人不具诱惑力。

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2008年增12.9%”能说明什么问题?2008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7亿元,增长17.1%。其中,国税收入1495亿元,增长15.4%;地税收入727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21.96亿元,增长18.7%。其中,营业税收入127.98亿元,增长3.6%;增值税收入128.72亿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收入75.63亿元,增长26.8%;个人所得税收入35.34亿元,增长19.7%;房产税收入31.05亿元,增长18.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3亿元,增长14.3%。以上资料,除了营业税收入增幅低于年均工资增幅以外,其余无一不是增幅较高。

2008年,广州市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15.82亿元,按常住人口773.48万人计算,人均GDP突破81233,按全年平均汇率6.946计算,折合人均11696美元,超过北京8909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7亿元,人均贡献超过32024元。经济总量全国第三位。(北京市人口1606万人,GDP10488亿元,人平61876元)

2009116日闭幕的市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小组会上,政协委员提出“广州市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列第三位,但职工工资水平在广东只排第七,跟全国经济发达城市比就更显得落后,造成‘市富民穷’”。有些资料还显示,广州市连续十年上交国家税收排名大城市第一名,去年调整退休职工待遇,北京人平增加200元,上海人平增加180元,广州市人平增加140元。

广州市城镇职工年均工资2008年增12.9%”怎么个牛法?

广州市人均GDP、人均上交国家的税收,比北京市、上海市牛,但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退休职工工资水平并不比他们牛。

每次晒工资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感到失落或者忧伤,这兴许跟白司马听伎女琵琶曲一样。那曲调,听起来很像金戈铁马,在金属撞击时发出铿锵丁当悦耳的响声。但一曲下来,“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在现在购买东西方便多了,桌子上丰盛一点了,衣服穿着光鲜一些了,这比30年前确实强了许多。人们之所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是因为如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腐败分子太多太恶毒了,社会不公平合理的事情太多了,老百姓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了。

现在,许多人上人总爱说30年前“大锅饭”,成了口头禅甚至杀手锏了。但是,什么叫“大锅饭”?怎么样才算破除了“大锅饭”?为什么要破除“大锅饭”?破除“大锅饭”到底对谁有利?谁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呢?

思来想去,30年前,也确实有“大锅饭”。比如,58年至59年农村吃大食堂,无论男女老少,一餐饭每人一钵饭一两个菜,吃不完倒掉喂猪。又如,解放初期的供给制,无论大官小官都是一样的薪水(生活费)。这才是真正的“大锅饭”。可是,一思量,又觉得不对头呀。农村的大食堂,最多的搞了一年多,最短的才一两个月。当然,供给制时间有三四年。但这不能说明30年来都是如此呀。你看,企业工人有8级工资制,干部有24级工资制,农村有10级工分制,另外还有奖励工分制、农村工资制等。这种分配制度,本质上也是按劳分配的成分。

那么,不搞所谓的“大锅饭”,该怎么做呢?

广州日报点出了分配差距,有的高达2000多倍。这当然不是最高差距。前年,上海盛大总裁唐骏以年薪2亿元左右成为中国非国企“打工皇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2006年年薪66万元,加上250万股的股权激励,全年收入1.1366亿元,日收入水平44万元。

到底是“大锅饭”好呢,还是反“大锅饭”好呢?笔者认为,“大锅饭”好,反“大锅饭”不好。有的人就是通过反“大锅饭”火中取栗,浑水摸鱼,制造借口和特权,不正常地暴富,甚至为腐败权贵、黑恶势力而寻找“合法”的保护伞。这样一来,就大大破坏了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冷冰冰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

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也是如此。下游企业往往是竞争型、利润微薄型企业,上游企业如果与下流企业完全分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帮助),最终的结果,上游企业也会栽跟头。如石油工业是暴利的行业,但是,炼油厂却是大亏本企业。如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高达9047亿元,其中央企为6413亿元,三家石油公司利润2565.2亿元,占央企利润的40%。但是,他们的炼油厂年亏损50多亿元。你说这炼油厂该不该吃石油行业的“大锅饭”?如果这三家石油公司都不要炼油厂,那么,他们的利润能不能保证达到这个水平呢?

过分地反“大锅饭”,就会搞经济割据,搞小山头,对于巩固社会主义的团结互助制度是个很大的反作用。一方面,有的垄断行业,赚取的钱多得花不完,大量的钱沉淀在小钱柜子里,或者肆意挥霍一空。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过早地关闭破产,或者贱卖贱送掉了。

“大锅饭”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那么,有的干部,大会小会上,对于“大锅饭”也是恨之入骨,意欲斩尽杀绝而后快。轮到自己头上,免不了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搞一搞“大锅饭”。去年,市机关普遍加薪,而区级机关就没有加。这是为什么?因为一些区、县机关出卖土地或者其他财政收入赚了很多钱,前几年,他们以“补贴”名义发了一些给区级机关公务员们。这样一来,下级机关公务员的月补贴收入甚至高于高级机关的情形,而且市级机关的肥水单位的公务员的补贴也是高于“清水衙门”的机关单位。结果,市府去年动真格的,是为了大家都来吃财政的“大锅饭”,涉及到全市几万名公务员呢。

去年,办法出来了。不论有油水、无油水的机关单位,统统扯平,向区机关靠拢,人平涨工资1500,处级以上涨2700。理由嘛,很充足,都是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谁也不能搞特殊化。

如今这世道,谁有权有势谁就牛逼。甚至于一些村官、镇官挥起了“反大锅饭”的大棒,谁不服,就用这个武器来逼人、整人。广东省村官、镇官当亿万富翁的多得很呢。广州市有个村长,05年农村换届选举时,有人揭发他自己为自己发放2000万元的奖金,报纸刊登出来了,整个广州市沸腾了。后来呢?你猜想怎么着?一点事也没有。区上领导说,农村的分配,我们管不了;还说“大锅饭是要打破的”,“农村的分配是没有具体规定的”。为了息事宁人,那位村官只好将2000万元拿出来为大家伙儿买了养老保险。后来,官照当,财照发。

“反大锅饭”竟然成为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和贪官污吏们生财的秘密武器、尚方宝剑,也许谁也没有想到。

2007年,一个叫郭松民的经济学家撰文写到,中国职工工资总额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但上个月《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职工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达96.5%。原因在于,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职工实际收入的增长。如果这些增长分配得很不公平,反而有可能意味着他们相对收入的下降。所谓的增长都流向哪里去了呢?一是流向了垄断行业。垄断行业职工不到全国职工的8%,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占全国职工工资的55%。二是流向了管理层。管理层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一般在15倍以上甚至高达30多倍。

至于基尼系数早已过了警戒线,全国的两极分化严重啰,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啰,这些“耸人听闻”东西,与浔阳江上琵琶女的曲调是异曲同工的:“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不弹也罢。

 

 

字数: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