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资金到不了中小企业


  为什么资金到不了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融资依然困难(IT漫画)

  我在多篇解读文论中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这篇视角是为什么资金到不了中小企业?

  1、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依旧是融资难,解决问题尚需多年。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称,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出口的60%,但只拿到0.1—5%的银行贷款。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占了4成;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也占了4成。据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的调查:我省94.1%的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55%的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92%的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技术改造,84.3%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融资和自有资金。获得金融机构信贷的中小企业仅占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的0.26%。即便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这一比重也只有3%左右。

  2、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国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获得巨资,中小企业融资甚微。中央宣布未来两年将投入4万亿元资金扩大内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陆续出台。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3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额约为31771亿元。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让国字号企业“手握重金”;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为5381亿元,同比增长32.6%;个人按揭贷款2829亿元,增长63.1%。由此,上半年进入房地产的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

  尽管央行和银监会三令五申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并且要求银行均要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银联信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9555亿元,比年初增加45812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1.47万亿元,但是比年初仅增加1.1586万亿元,增速11.2%小于全部贷款增速的15%。同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量占新增贷款总量的1/4,相比其占企业总数99%、超过60%的GDP贡献度和50%的税收贡献度,中小企业仍难脱离“弱势群体”。

  3、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中小民企发展几乎没有关系,投资资金无交集。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成为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而投资所需的资金,无非来自财政、银行信贷、民间资本三个渠道。据测算,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约有60%至70%来自银行贷款,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已经占到GDP的七成多。流动性充足的商业银行纷纷把目光盯住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但是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大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中小企业依然感受不到“阳光雨露”。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除了可被视为普适性的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产业扶植政策外,支持国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政策导向相当明显,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是银行贷款投向的指挥棒,如此明示的政策偏好,将使金融资源进一步向国企集中,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恐怕很难有长大,对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些被称为“铁公基”的政府投资项目,致使基建类的新增信贷逐月飙升;巨额的“铁公基”投资与中小企业几乎毫无关系。

  4、信贷流向“国进民退”,金融信贷资源投放不平衡,挤压了民营中小企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市场化改革在很多领域出现了停顿甚至倒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间不平等竞争愈发严重——行政垄断、价格管制、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制度环境,严重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几欲窒息。央企不但自有资金雄厚,而且在获得信贷、政府帮助以及其它各种有助于降低成本的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大量过剩货币的投放推高金融资产、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使得中低阶层的收入被固化在商品房等投资支出上,其结果是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若不能获得充分的资金来发展壮大,市场经济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经济结构也会由于中小企业的过于弱小而失衡。

  5、中国在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的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但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结构性缺陷。国有银行天然与中小企业不匹配。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发挥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将社会资金资源配置到经济活动高效处,高效使用创造高效益。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匹配,使一部分资金配置于低效处,而高效经济活动得不到资金支持,资金市场、资本市场都有这种现象。

  资金不可能流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现行金融体系主体构架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中小企业规模小、偿债能力、资信程度、信用观念相对较低,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银行是经营信用的,信用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首先面临的是中小企业的风险问题,解决了银行弥补风险问题,才能真正调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积极性。

  6、多层次经济需要多层次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最主要是国家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民间金融的合法化、企业自身培育信用。

  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则是来自于官方的支持,也是被业内寄予厚望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最佳途径。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有一家如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加拿大发展银行、德国复兴银行和平衡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出现。有业界人士呼吁, 国家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需要拿出一定的成本,建立一个服务完善、监管到位、而且利益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国家给税收上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还有不良资产适当的容忍度。而这个银行的目的不是求利,也许中小企业融资会方便一些。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再过十年、二十年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会一直存在。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创新。应该正视我国目前“草根经济”要求与“草根金融”相匹配的现实,允许民间金融浮出水面,成为合法的融资渠道。民间金融可以填补正规金融部分的空白,并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正规金融共同分担风险,促进正规金融的发展。 草根金融,顾名思义,就是服务草根经济的金融体系。近年来,草根金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律   200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