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才是共和国的基石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之际
  
  明天就是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员,与所有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一样,内心充满着激动和欣喜。
  
  从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伟大的历史的时刻,是中华民族开辟新的历史纪元开始,也是完全区别于前五千年历史完全不同的开始,是中华民族历史过去和未来分水岭。因为这一天诞生的是一个完全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的是一个完全属于人民的政权,成立了一个完全属于人民的政府。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六十年来,就是这个国家世界上所有的列强为之振震撼、恐惧和不可思议,也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感到了振奋、鼓舞和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革命的胜利,让亚非拉人民及美国的黑人,真正看到了原来世界上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让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文明、富裕和富强的曙光。
  
  在这个美好的时候,不妨再次来回顾一下历史,以进一步明确和坚定我们的信念和信仰。
  
  一、国民党为什么一定会失败
  
  纵观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无论在汉唐盛世,还是在康乾盛世之后,王朝都很快就陷入于纷乱和败落,皇帝的昏庸无道,朝廷的腐败无能,豪强横行天下,官僚、豪强、军阀、地主的穷凶极恶,几乎无一例外地制造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国富民穷。此后,只要稍有天灾人祸,或者是水灾、旱灾或蟥灾等,或者外族的入侵或内乱,很快就使一个貌视强大的王朝很快就陷于土崩瓦解。
  
  在道是得心者得天下,广大的普通百姓可以用自己心理选择,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国富民穷,意味着社会财富分配极大的不公平,也是民心所背之时,一个让百姓普遍失望的王朝,是没有一个可以逃脱覆灭的下场的。所以,国富以后的民穷以及社会财富分配极端的两极分化,就是典型的亡国之象。
  
  那么,六十年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所领导的政权是一个什么样的镜像呢?根据军旅作家王树增的分析:
  
  如果从政治层面分析,我认为早在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政权已经濒临崩溃了。也就是说执政党的腐败堕落,已经严重威胁到它政权的存在了。我们知道一个执政党的腐败堕落,首先来自于它的执政形式,国民党是典型的独裁统治,但是在抗战八年当中,由于民族危亡上升到了矛盾的第一位,国民党内部的腐化堕落的风气得到了某种遏制,但是一旦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人有种重新掌权的感觉,有种重新得天下的感觉,于是党内政府内的贪污腐化之风,迅速地蔓延。历史上有个词叫“接收”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国民党军赶紧派军队去接收那些被日本军队占领的国土,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查收全国的敌产,或者叫逆产,第一个“接收”不言而喻,第二个“接收”这个范围可就大了。最后形成了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官吏,政府官员,军队的高级将领,疯狂掠夺国家资财的行为。国民党迁都前后,它到底成立了多少接收委员会,在全国我的估计至少三四百以上。从党政部门,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军队部门,全有自己的接收委员会,到最后已经不可收拾了。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好,从房子到汽车,到工厂到企业,贴上牌就能接收。我们要知道个“接收”是完全接收到了这些政府官员,党政官员,和军队高级将领的私囊之中,这一点蒋介石在丧失政权之后,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土地的高度兼并,两级分化发展到不能容忍的地步,这是事实。当时中国社会最富有的人就是那些掌权的,执政党的官员,和军队的高级将领。我们从所有的史料当中看到,1945年以后,中国这片大地上到处都是难民和流民,最广大的中国民众流入赤贫的行列。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高级国民党的高级军队,高级将领,他不仅是打仗的他还做生意啊,几乎每一个高级将领的身后都有企业,都有商人,都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可以挪用公款,可以这个占据公务,可以勾结商人,可以垄断市场,可以走私贩私。一句话,就是为个人的发展可以干出任何的事情出来。
  
  这些高级官吏和军事指挥员完全沉溺于个人的发财致富,这一点两个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一个是魏德迈,他是抗战时候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在内战爆发一个月以后,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到中国来进行考察,考察结束时国民党政府给他设置了一个,开了一个巨大的欢送宴会,在这个欢送会上魏德流着痛心地说:中央政府不能以武力击败中国共产党,据我的调查,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子侄安置于政府,任职于国营和私营公司之中,利用职权不顾国家与人民的福利而谋取巨利。
  
  另一个美国人就是巴大维。他是美军顾问团团长,1949年美军顾问团撤走了,撤走的时候,他曾经给美国政府写了一份报告,这报告有这样的表述,他说:在国民政府所有的组织机构中,充斥着中国人特有的家庭、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裙带关系。不管一个人多有能力,他决不会仅仅因为是该项工作的最佳人选而获得一个要职。他必须有后台。
  
  对一个政权来讲,无论这个国家是什么样的政体,普通老百姓看的是社会分配公不公,这是他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合理的一个基本的尺度。国民党统治之下,社会分配极端不公,因此最多的字词是“民变”二字,国统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员,我们的市民不停地游行示威,农村更别说了,经常有暴动。
  
  但是我们不可理解的是,国民党当局对待这种“民变”的手段的。我们知道一个著名的大学教授叫李公朴,在那个时代他的最高理想很简单就是办一份具有民主风格的报纸而已,但是就在家门口被国民党特务在暗处用枪打倒。
  
  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加上独裁、专制、流氓,这样的政权不倒台才是天下奇闻呢。
  
  二、共产党为什么一定能胜利
  
  共产党为什么一定能胜利,我们还是借用一下王树增的分析:
  
  马歇尔在调停国共两方关系的时候去过一次延安,随从很多的外国记者,一个美国记者是这样描写当时的延安的,在延安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二字,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间去”,“向人民学习”,这些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涵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情感,一种最终的信念。“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领袖到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一概没有私人财产。外国记者常常在战场上困惑一点,他无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中,把士兵和军官区分,他们衣服是一样的,军装是一样的,补丁都是一样,吃的东西也是一样,最后外国记者们总结了一个经验,说他如果说他身后有匹马他就是军官。在解放战争当中,我们的很多的干部,很多的共产党人在战场上倒下了,整理他们遗物的工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他们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或者自己省下来的顶多一两块银元的菜金而已。
  
  辽沈战役中林彪的总指挥部离前沿仅十五公里,十五公里什么概念,重炮的射击范围之内。而在淮海战场上,粟裕的前线士兵离前沿只有三华里。为什么?他们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而去作战的,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受财产之累,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围住了黄维兵团,由于兵力相差太大,武器相差太大,邓小平有一个著名的话,说:“我把指挥部就设在战场的腹地,我准备和中原野战军的全体官兵一起”烧蒲草“”,什么叫“烧蒲草”,中原老百姓有一个习俗,人死了以后,要把这个人生前睡过的铺草放在野地里烧掉,也就是死人的意思,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准备烧蒲草了。
  
  共产党员身无分文,一身轻松,一身清风,清廉纯洁,无所牵挂。因此,他们才能够视死如归,死而后已。
  
  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的部队打什么,清清楚楚,天天都在讲。而国民党的部队在打什么,他们们不知道,而且禁不住一问,一问军心立刻瓦解。
  
  打什么,为什么而战?就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在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建设一个这样自由民主的中国,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这是毛泽东所向往的一个政治未来。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经接受过英国路透社驻重庆记者甘贝尔的采访。记者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如何?也就是说你给我解释解释你们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自由民主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国。
  
  毛泽东说:“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通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以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请注意毛泽东对民主自由中国的解释,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也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向往的政治未来。正因为如此,在国民党失去民心的同时,共产党得到了民心,得到了广东的普通百姓的认同和支持,获得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认同和支持,甚至获得了外国记者的认同和支持。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有军队五百万,而且大都是美式装备,而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一百二十七万。而共产党的军队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两年零十个月,就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这就应验了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农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通俗地讲是有主义的,而且这个主义也非常明确,从来就没有什么避讳。简单地说来就两句话,一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句就是“解放全人类”。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为天下的受苦人服务,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理想。在这个信仰和理想大旗的召唤下,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民心、获得了胜利。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他们的政治理想的核心就一句话,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那么我们知道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谁,是农民,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在苦难的中国,最大多数,生活在最底层的,地位最卑微的,生存环境最脆弱的就是农民。共产党人一直认为耕者有其田,就是民主政治、自由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基础。
  
  在延安的时候,外国记者曾经问过毛泽东说:“你能不能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当中取胜?”毛泽东给的回答,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队”两个字,毛泽东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毛主席还说过“所谓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忘记了农民,就是你做一百万件事情,也没有用处,因为它没有力量。”在今天来重申这句话是有意义的,因为当今中国最广大的群体还是农民,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农民服务,为城市最基层的百姓服务,离开了这个基础,共产党和共和国的基石就会发生动摇,甚至变味、变质。
  
  四、民心才是共和国的基石
  
  1949年10月1日到2009年10月1日整整六十年,算来也就是整整一个甲子,而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按黄帝纪年是4707年,无论怎样六十年也仅仅是弹指一挥间。但是,规律无情、人心无情,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国家和政权的基础:
  
  1、 民心;
  
  2、 制度;
  
  3、 经济;
  
  4、 军队;
  
  5、 政权。
  
  对内来说,民心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对外来说经济是基础,军队是保障。而民心是首要的,也是基础的基础。政权、制度、经济、军队四者才能“见群龙无首,吉”。从历史的教训来看,经济的发达从来没有带来国家的强大,经济的高度发达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则经济发展越快,毁灭也越快。脑满肠肥的中原王朝总是规律性地这被落后的游牧民族一次次地打败,就是最好的明证。
  
  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这从来都是勒在王朝和政权脖子上的两根绳子,任何一根发生作用,都可能导致一个王朝和政权的覆灭。总的来说,在任何时候,让一部分人过得太好,让一部分人过得太差,都不是什么好事。历史的车轮总在向前,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经济发展过快往往也容易丢失民心,发达的速度超越了政权的控制能力,天下必生变乱。历史上所谓的一个盛世带来的往往都是民族的灾难和历史的灾难,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而且我们曾经的敌人和对手,就是我们最好的反面教材。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稳、天下稳,民心乱、天下乱。民心才是共和国的基石,广大农村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心和的城市最基层的百姓的心才是共和国的基石。
  
  天上的虫子(邱旭瑜律师)
  
  2009年9月30日于深圳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于:王树增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解放战争的历史启示——政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