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人“叶荣添”


有人说,叶荣添在走当年赵笑云走过的路,“天下第一名嘴没准会变成天下第一黑嘴”。还有一位私募人士对理财一周报记者说,“有大资金在造神,这波行情造的就是叶荣添。或许他自己不知道,也可能知道。等到关键时刻大盘见大顶的时候,大资金会利用叶荣添的‘神嘴’,套住其所有的粉丝。然后等下一波行情,再造一个神。”
  还有人质疑叶荣添背后有高人替其写文章,他只是被推到前台的“马甲”。理财一周报记者近日就种种质疑采访了叶荣添。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叶荣添感觉很多质疑都是莫名其妙,对于有些质疑,叶荣添不知道说什么好,含糊其辞了半天,最后一带而过。
  现实中的叶荣添说话中气十足,嗓音低沉,用语低调,完全没有博客中的“疯狂”。虽然他说话低调,但还是给人一种傲气冲天的感觉,好像周身有一种气场。
  几个月前,记者第一次采访叶荣添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他曾经在博客里写过了,但记者故意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他,希望他能重新谈甚至多谈。叶荣添毫不客气,“我博客里已经写过了,”即不愿多谈,然后又问了句,“还有其他问题吗?”
  后来的接触中,记者发现叶荣添并非故意摆架子,或许他本人没有感觉,但那种傲气已经深入骨髓。比如,8月26日下午叶荣添因为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晚间忙完了他主动给记者打了电话。这在采访对象中是绝无仅有的“稀有动物”。
  叶荣添给人的感觉非常自信,底气十足,虽然以前曾经看错过,但从其言谈中感受不到任何贪婪与恐惧,给人一种坦然、平淡的感觉。作为戏中人,却能置身事外,属于入戏不深的那种股民。国内的基金经理中,记者只在王亚伟以及一些私募大鳄等少数人身上见过这种气质。
  质疑一:为何总能看这么准?有人怀疑你的背后有大资金在扶持,或者大资金有意造神。你觉得呢?
  叶荣添:可能是因为最近一两年看得比较准,每一步都能踏准市场的节奏,所以才有了这种质疑。我背后没有大资金,大资金也没有这个必要(造神)。
  质疑二:你曾经预测错过吗?
  叶荣添:事实上,我也错过不止一次,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看多银行股,而且一直错了很久没有及时更正。
  质疑三:有人怀疑你故意以疯狗精神出名就是为了募集资金,是这样吗?
  叶荣添: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不会做犯法的事情。包括现在成立的创世纪基金都是走的正规的阳光的途径,不会去搞一些什么地下的私募。
  质疑四:为什么平时说话跟写文章不一样,完全不像一个人?
  叶荣添:现实是现实,毕竟跟写文章不一样,写文章用语都有讲究,这才能吸引读者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是电视剧《创世纪》中笔者最欣赏的男主角叶荣添的经典台词。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真人版“叶荣添”,也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基金经理助理到目前一呼百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叶荣添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有人称他为“狂人”,有人称他为“股神”,支持派亲切地称他为“叶帅”,反对派则称他为“证券骗子”,而他自称为“财经疯狗”。叶荣添自出名以来就备受争议。他的狂言豪语,敲打着每一位中国股民的心。
  经过2007年的股市疯狂,又经过2008年的单边下跌,如此折腾,中国股市的散户实在太需要“股神”了,太需要被领导了。“存在即合理”,叶荣添的出现正是迎合了大众的需要。
  有人说,叶荣添现象是一种“造神”运动,背后有着庞大的利益集团支持;也有人说,叶荣添实际上是某高人的“替身”;接触过叶荣添本人的股民称,叶荣添在现场股评的表现与博客上的表现判若两人。由此看来,叶荣添身上笼罩着层层迷雾。
  历史可能重复,目前火爆的叶荣添现象让笔者不禁想到上世纪末的赵笑云现象。根据资深老股民回忆,在1998至1999年期间,当时实盘股票比赛很多,赵笑云在多次的比赛中连续夺冠,之后便成立了“东方趋势”。
  当时东方趋势的股评和荐股是每个股民必看的节目,其张狂的风格和荐股的高准确率使得东方趋势在股民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但在2000年,赵笑云推荐的青山纸业让所有买入的股民套在了山顶上,这一套就是7年,直到2007年的大牛市,该股才创出历史新高解套。
  笔者曾计算过,如果一个股民在2000年8月以最高价买入青山纸业,深套7年,直到2007年的3月才能解套。而如果这笔投资在2000年购买一套位于上海市区价值10万元的房子,放到2007年,最起码价值100万元,7年翻10倍。
  对于买入青山纸业的股民来说,这7年的煎熬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了赵笑云出走国外前的绝唱。
  有投资界元老透露,鲜为人知的是赵笑云和现在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曾在同一家券商共事过。在2001年赵笑云远走高飞之时,王亚伟只是一个小小的基金经理助理。事过境迁,目前王亚伟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最牛基金经理”,而赵笑云也回国再度出现在股民面前。两人的性格不同,造就了如今两人的结局。
  回想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诞生的“股神”也不少,譬如号称自己从8000元赚到4亿元的“中国股神”林园、因“股市中的战斗机”出名的“带头大哥”王秀杰、因“死多”而闻名天下的沙黾农都有着曾经的辉煌,但结果呢?
  林园自推出阳光私募产品后,成立至今依然亏损;“带头大哥”因收会员在2008年锒铛入狱;而“死多”老沙在2009年8月10日发表《六大利好力挺股市再上台阶》之后,大盘不给面子,直接从3304点下跌至最低点2760点,跌幅达16.46%。截至8月26日,大盘依然还在3000点下方运行,这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被众股民戏称为经典的“反向指标”。
  资本市场是残酷的。众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叶荣添现象绝对不是个别,也不是偶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需要,是广大散户的精神所需,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英雄辈出,散户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股神”。
  此现象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