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戴帽子,联想摘帽子
8月7号,一则消息引起业界普遍关注,国内知名企业联想控股的大股东中国科学院以27.55亿元的价格转让联想控股29%的股份,由于此前正值联想控股旗下的核心公司联想集团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营上出现亏损,有媒体猜测中科院此举是为了“卖血就子”,此后,联想控股和中科院相关人士都紧急出面进行了澄清,说明中科院此举只是为了落实早已在进行的所投资“公司股权社会化”,和资金困境扯不上关系。再以后,由于中科院挂牌出让的公告中对拟接手公司提出了诸多非常“苛刻”的条件,放眼全国,符合条件的公司似乎只有一家,中国泛海投资控股集团,今天这一猜测被证实,泛海控股以27.55亿元的挂牌价受让中科院29%的联想控股股份,成交之后,中科院的股份从65%降为36%,联想职工持股会继续持有35%的股份,而泛海以29%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
尽管中科院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这个交易仍然是颇多蹊跷。从交易附加的众多苛刻条款看,中科院似乎交易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更多的考虑给这个“老闺女”一个好的归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形式上是“抛绣球”招亲,实质上却更像是私通在先,成亲在后,由此也可见中科院对这个最有出息的“老闺女”的溺爱,只要她过得好,彩礼多少倒在其次。
在一些排行榜上,联想控股一直是以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身份出现(今年让位给了沙钢),而由这个交易看,在交易之前,其实从所有者身份来说,联想控股应该是中科院控股的一家国有企业。
由于符合条件的只有一家企业,自然无法通过市场竞价来反映出这个交易价格的高低,但和之前另一个同样引起轰动的交易相比较,依然让人唏嘘,刚刚遭遇三聚氰胺事件打击的蒙牛乳业出让20%的股份给中粮集团,就换来了61亿港币的现金,而历史、规模、行业跨度、知名度远大于蒙牛的联想控股29%的股权,则只换来27.55亿人民币的回报,单纯以这个交易价格来比较,蒙牛的价值是联想控股的近三倍。
当然,出让29%的股份之后,中科院依然以36%的股份保持联想控股第一大股东的身份,看来中科院对联想控股更看重的是长远的发展,期待它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自己也可以获得更长久的利益。
不过转让之后,联想控股单纯从股份角度已经是社会资本占多数,而国有股份退居少数,所谓民营企业的身份可以更加名副其实,可以说是摘掉了红帽子,而蒙牛在经过近10年以民营之身的“野蛮生长”之后,终于被纳入了国有大企业的麾下,可以说是戴上了一顶红帽子。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言: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一直惺惺相惜的柳传志和牛根生,原来是隔着围城彼此相望,一个渴望着自由,一个渴望着身份,终于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走向了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