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爆发次贷危机?
警惕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2周年,这次危机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训深刻!回顾一下它的前世今生是有价值的。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次贷危机,是一场从房地产市场向证券市场蔓延的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向信用度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抵押贷款。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主要有三种信用等级不同的贷款,一是“优质”抵押贷款;二是“另类A级” 抵押贷款;三是“次级”抵押贷款。判断优质贷款或次贷的标准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纪录、偿付额占收入比率(DTI)和抵押贷款占房产价值比率(LTV)。一般来说,DTI低于 55%、LTV低于85%的借款人的房贷为优质贷款,而DTI超过55%、LTV超过85%的贷款人的房贷为次贷。“另类A级”房贷是介于优质和次贷之间的灰色地带,是指借款人符合优质贷款标准,但没有提供所有收入证明等法律文件。由银行或投资公司向信用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次贷风险较大,一旦发生拖欠、违约或取消抵押品赎回权,都会给贷款机构造成损失,并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对美国和相关国家的金融部门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根据标普/希尔全美房价指数,1994年至2001年这7年间全美房价不过上升53.12%,但是2001年至2006年年中这5年半时间内却大涨63.41%,其中2005年的房价年增长更一度高达15.66%。
房价的一路向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机楼市的队伍中,而银行亦大力推广次级贷款 (subprime),尤其是可调利率抵押型贷款(ARM,Adjustable-rateMortgages)这些高风险的房贷按揭品种,使许多三无人群(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也能够从银行贷到款购买房产。在房价上涨过程中,按揭者可以通过再按揭来缓解还款压力,而银行则因为抵押物不断升值而不惧还贷风险,一切皆大欢喜。于是次级贷尤其是ARM型次级贷的规模不断上升,其市场份额占当年新按揭的比例从1994年的5%大增至2006年的20%。至2007年3月,所有次级贷及ARM按揭的总规模估算高达1.3万亿美元。
然而,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2006年三季度,全美房价首次出现单季下跌,至2007年一季度则出现年度下跌,且伴随美国经济疲软,年跌幅从2007年一季度的1.73%快速扩大至2008年上半年的15.38%。
楼价一跌,此前被掩盖起来的按揭信用危机便大肆爆发。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按揭者尤其是使用ARM型次级贷的按揭者因为房价下跌及大肆调高的月还款额而无力偿还本金及利息,截至2008年上半年,次级贷的断供率和90天以上无还款率分别高达11.81%和17.85%,而同期正常按揭仅为 1.42%和2.35%。
中美两个房贷市场存在根本性差异,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会在中国市场重演。
从2001年到2005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景气,房贷机构为追求更多利润而放松了贷款标准,有相当一部分借款人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甚至没有工作。
美国总统布什在近日发表讲话时也承认:“很多房贷机构在没有严格审查借贷人还款能力的前提下就轻易向借贷人发放了贷款,很多借贷人的贷款已经大大超出了其还款能力。”
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次贷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400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规模的5.3倍。当年四季度,美国次贷的违约率便由三季度的12.56%升至13.33%。
市场人士分析,美国次贷信用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出于逐利目的,次贷快速盲目扩张;二是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市明显降温,房价持续下跌,许多借债过度的购房者的房产净值由正转负;三是美联储不断调高利率导致贷款人的还款压力迅速增大,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使得次贷很快又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许多金融机构也以其财务杠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贷支持证券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放大了投资和交易风险,使次贷危机的影响从单一的次贷证券市场蔓延到全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反应链条:低息持续 - 房价暴涨 - 次贷繁荣 - 危机酝酿
美国次级债危机放大路线图
反应链条:连续加息 - 楼市重创 - 次贷告急 - 次债受困
中国房贷仍是商业银行优质资产 ,国内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首付比例要求非常严格,且贷款风险评估比较谨慎,加上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十分保守,因而与美国次贷存在根本性差异。
另一方面,过去两年来,银行监管部门不断对银行业进行风险提示,要求银行业密切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并适时提高了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对购买首套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购买第二套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
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图
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保持充足拨备。因而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都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华外资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在100%以上。
在防止风险传递方面,中国监管层一直严格限制银行贷款用于炒股,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之间设立防火墙,这也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蔓延。
而对于基于房贷的证券化衍生品,赵庆明也指出,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单一,仅有几家银行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且数额规模不大,并不存在放大风险的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以及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投资拉动型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式下,房地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基于城市化、工业化和住房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再加上国内房地产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抑制,因而在一段时期内应当保持较快发展。
银监会也要求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督促商业银行针对部分城市进行住房按揭贷款压力测试和场景分析,做好房地产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工作。为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在转变房地产融资模式和加强创新的同时,需要注重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严防贷款质量下降。
房地产泡沫正被吹大 ,警惕中国版次贷危机认为,住房销售由消费为主导转向投资为主导,当占国内房地产市场绝对比例的东部地区房价快速上涨,特别是会将这一涨势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时,这种房价的上涨过快就不能仅仅视为是局部性的,鉴于东部地区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所占比重很高,这种房价上涨过快的市场影响是全局性的。 部分东部地区房价在短期内快速飙升,势必会逐渐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信贷扩张方式——信贷的无限扩张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是相当大的,必须警惕美国次贷危机在中国出现。
美国次贷危机大事记
金融危机十大痛点
“次贷危机”的前世今生:解密三大“祸首”
此房贷不是彼房贷——透视中美房贷差异
次贷危机形成路线图
“金融风暴”的前世今生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示意图
华尔街金融危机全扫描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房贷风险 银行对房贷应谨慎
美国次贷危机不会直接影响中国市场
次贷危机一年间
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此房贷不是彼房贷——透视中美房贷差异
中国要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不确定性”
背景资料:美国金融危机周年回顾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
金融海啸一周年报 雷曼不死
逾放比破5% 美国150家银行恐踏上破产不归路
奥巴马金融海啸一周年忆苦思甜 警告华尔街
学者:未来世界经济无固定模式 正在组合新状态
未来世界经济无固定模式 正在组合新状态
国际金融危机令全球各大银行市值排名大变
官员称中国刺激经济政策考虑明年退出
现在的房子卖给谁? 几位中国城市居民的购房困惑
2008年中央3次调整经济政策
华尔街金融学家:奥巴马的“救市政策”救非所救
中国版“救市”成功概率有多高
对比中美的救市方案小论中国救市之路
中国版“救市”成功概率有多高
美国救市措施一览
欧洲各国政府救市措施一览
美国财政货币当局救市措施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