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王晁杯”迎国庆征文评稿感怀


感激·感动·感慨
 
——“王晁杯”迎国庆征文大赛评稿感怀
 
袁袤翔
 
在欢庆新中国60华诞的喜气扑面而来之际,我们的“王晁杯”国庆征文评选活动圆满结束了。受命参与征文的评选活动,在先睹为快的快感中,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台儿庄区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犹如一簇簇璀璨的浪花在字里行间恣情地绽放,把我们的心潮激荡得波澜起伏,漾成一圈圈的涟漪,绵绵不绝地氤氲于怀,酿出了几多感激,几多感动与几多感慨——
感激:感激组织者的热情。
“王晁杯”征文大赛,由台儿庄区直机关党工委、山东王晁煤电集团党委和台儿庄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为了确保这一见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间运河古城台儿庄沧桑巨变的征文活动圆满成功,区直机关党工委、王晁煤电集团党委和台儿庄区作家协会成立了组委会,在《运河》杂志和新浪网、大众网等媒体广为刊发《征文启事》,区直机关党工委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将这一活动作为区直机关迎国庆的一项重要党务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王晁煤电集团党委为征文的评奖与颁奖甘做坚强的经济后盾,区作家协会的作家与文学爱好者们将征文的采写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走向社会,走进基层,走回生活的记忆里去发现、去发掘、去采撷并倾情创作。所有这些,都为这次征文活动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征文活动组委会又决定将本次征文获奖的和入选的作品结集为《运河》增刊予以出版,对征文活动的成果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功莫大焉,真的值得感激。
感动:为参与者的激情感动。
“王晁杯”迎国庆征文活动,原本是面向关心支持台儿庄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区内外广大文学爱好者,征集讴歌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台儿庄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恢复建设建言献策为主题的散文。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大赛收到的500多篇来稿的300多位作者,地域涉及到全国各地十多个省市,而且年龄跨度起码超越60年——年龄最长的,是一位在开国大典那天在解放区参加欢庆演出的部队文工团员,他的征文记述的,就是开国大典那天他们在基层演出的故事;年龄最小的,是一位在校的高中学生,他写的母亲颂歌,抒发的对祖国对母亲和“所有母亲的母亲”的那份赤子之情,于稚嫩的童真中,倍显真挚。更多的作者,则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或汪洋恣肆,或小心营构,或开怀放歌,或浅吟低唱,将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的亲历亲闻亲见亲感,家乡家庭家人的衣食住行用之变、风情风景风貌之变,饱蘸着情感,铺排在丰富多彩的题材与体裁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感动。体验与感动中,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同步律动,将激情化作为对祖国的忠诚与祝愿!
感慨:佳作满眼,但奖项有限,评定取舍有点难。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为本次征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广大作者的激情参与,为本次征文提供了多彩的来稿。在批览文稿过程中,我们个个是“乱入花丛渐迷离”;但是在评选定奖的过程中,由于征文体裁、题材、字数要求与奖项设置的制约,我们又人人生发了难以割舍也得舍的矛盾心结——本次征文的主题是:“讴歌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台儿庄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恢复建设建言献策”。征文体裁为散文,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精练,选题新颖,内容健康向上,字数在3000以内”。但是,在满眼的佳作中,真有许多超出这一界定的。面对这些佳作,我们慎之又慎,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特稿,其余的,就不得不忍痛割舍在奖项之外了。即便是全都符合要求的佳作,也因为奖项所限,不得从取材之具体、构思之精巧、文笔之精妙、视角之独特、情感之真切等等环节严格遴选,优中选优。鉴于我等水平所限,难免有所疏漏。还有,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全体评委的作品,一律没在评奖之列。敬请大家理解。
“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眼中来”——想起了当年乾隆皇帝走运河下江南留下的诗句。在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我们回眸,我们前瞻,辉煌的成就与光明的未来,都如逼眼而来的道道风帆,时时处处在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感召着我们,催动着我们,为着家乡的兴盛、祖国的昌盛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这,或许就是本次“王晁杯”迎国庆征文活动的题中之意与预期目的吧!
受评委会的委托,将上面的感怀赘述于此,忝作本次征文获奖作品专辑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