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馼部长,黑龙江“杀毒软件”有漏洞请修补


    据人民网9月4日报道,监察部马馼部长用“如果把政府的运作比喻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话,监察机关就是政府系统的‘杀毒软件’。”这一贴切比喻形象说明了监察机关对执政系统的作用,让人耳目一新。

    笔者为此做了对比,发现杀毒软件的功能和监察机关确实有着相同的使命。其运行程序也有共同点:1、预设扫描=制定的巡查计划;2、防火墙=建立各级监察的执法网络;3、病毒=政府机关和人员各种违法违纪问题;4、病毒种类=各类违法行为;5、实时扫描=按计划进行执法巡查;6、全面扫描=全区域进行执法巡查;7、区域扫描=根据巡查区域等级进行重点巡查;8、扫描统计=对执法巡查情况进行登记;9、杀毒=对违法人员进行立案查处。

    正因为监察部门具备这种权力,监察机关这种“防毒软件”对政府机关和人员的行为也就起到约束作用。然而,“杀毒软件”本身存在漏洞,必须及时更新升级,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如果,监察机关操作“杀毒软件”的工作人员本身有病毒、有漏洞,那病毒还能清除吗?答案是否定的。黑龙江省海伦市监察局副局长苏风铭正是 这“杀毒软件”上的病毒,其危害已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2003年12月3日晚,黑龙江省海伦市同心乡又发生了一起特大团伙抢劫出租车并杀人案(以下简称“12.3”案),同案犯张立文系海伦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苏凤铭亲外甥,主犯张明、郑海洋亲属。案发当夜,苏凤铭在得知亲属犯罪后,利用自己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身份给分管刑侦的副局长高祥友打电话说情,(有录音为证)。在苏凤铭积极活动下,被海伦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的两罪犯张立文、郑海洋先后被放出。
   
    被害人家属得知包庇罪张立文、同案犯郑海洋无故被放、且被批捕的同案杀人凶手吕长海的罪行由“抢劫杀人”被改为“窝藏赃物”后、被违规取保,立即向上级公安机关控告。2004年7月,绥化市公安局成立“12.3”专案组调查此案,经公安侦查,张立文两次包庇抢劫出租车及杀人团伙,并在杀人后出谋划策、销毁证据、出伪证及帮助销赃等罪行。特别是张立文明知堂弟张明抢劫出租车不去报案,还帮助转移赃车到绥棱县其小舅子家,帮助改色、联系买主、负责换驾照,由于他的包庇、酿成 7天后这伙歹徒再次抢劫出租车并杀人,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恶果!

    绥化“12.3”专案组根据掌握的证据事实,将民愤极大的张立文再度抓捕归案,张犯的舅舅苏凤铭又一次出马,找到当时专案组负责人,想在公安环节将外甥张立文无罪释放,由于被害人家属发现张犯另一位亲戚与专案组人员有瓜葛这一线索,在绥化公安局未能如愿,苏凤铭心有不甘,继续在绥化市检察院活动,妄图打通关节,又未得逞。当案件公诉到绥化市中级法院后,苏凤铭拿着外甥媳妇李淑香的六万元再次出面找到刑二庭庭长杨国权,行贿杨国权,为多个罪名的外甥张立文说情担保,将应判实刑、数罪并罚的外甥在法院没开庭就被取保。所以才有了未经开庭及判决,罪犯张立文既已被舅舅苏凤铭保释出去的状况,据卷内记载张立文保人为苏凤铭。
 
    2008年4月,绥化中级法院爆发腐败窝案,刑二庭庭长杨国权因涉嫌包庇黑社会团伙及受贿被双规,2009年被判刑7年。杨国权在“12.3”团伙案枉法改罪、重罪轻判、涉嫌受贿的情节没有交待,苏凤铭的行贿罪名也未深查和追究,他们在此案批捕审判过程中,均已对被害人家属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的罪行。

    从此案可以认定,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苏凤铭,其一系列行为完全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准则,丧失了党性和做人的基本良知和原则,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像苏凤铭这样一个操作政府“杀毒软件”的人还如此违法乱纪,类似杨国权等罪犯所携带的病毒又怎么能够清除?何况还是苏凤铭主动放毒呢?

    苏凤铭的行为已经给被害人家属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也给案件侦办带来一定的困扰。2007年,中央政法委督办“12.3”案,专案组再次寻找判缓刑的张立文调查案情时,这个判三缓五的罪犯竟然逃的无影无踪。

    多年来,“12.3”案被害人家属在掌握海伦市公检办案人员渎职毁証、枉法办案的铁证后,一直苦苦控告苏凤铭,而苏是不管风吹浪打仍然稳坐在海伦市纪检监察局副局长的位置!杀毒软件有漏洞必须修补,而海伦市政府的“杀毒软件”对苏凤铭这样的漏洞何时修复,何时才能起到防毒杀毒作用?外人不得而知。

    有人说,人脑如同电脑,给思想上装上“杀毒软件”,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才能防患于未然。问题是,像苏风铭这样的官员是非不辨、荣辱不清、美丑不分,为亲情不惜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他是缺乏法律意识和党性原则。对此,监察机关必须及时启动“杀毒程序”,如感染较轻即予以“修复”,实施治病救人;如果像苏风铭这种腐蚀严重的,应立即“清除”。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依法行政,树立起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的高大形象。

    和电脑病毒相比,思想“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不可挽回性”。电脑中毒通常都能修复,而领导干部的头脑一旦被思想“病毒”控制,致使权力失控、行为失范,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说,对个别像苏风铭这样已经中“病毒”的领导干部必须及时加以清除,保持队伍的纯洁。只有清除腐败现象,才能建设一个令人民群众信赖、支持、拥护的政府。

    综观苏风铭的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思想上少了一道“防火墙”。人生之路,有时系于一念,坠入悬崖仅有一步之差。因此,就必须在思想上筑牢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让每一位监察干部心中时刻装着党纪国法、法律法规。对于亲属犯罪,更应大义灭亲,而不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操纵、制造案中案。

    监察机关也要接受监督。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进行监察调查,同样也要接受各方面监督,包括各级党组织和人大的监督、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这样监察机关才能正确行使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行政处分权。

    “一些领域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政府系统客观上存在一些可让“病毒”传播的漏洞。”马馼部长说,这句经典的语言让人佩服不已。杀毒软件如有漏洞将会给用户带来更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笔者提请马馼部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修补海伦市监察局副局长苏风铭这个“杀毒软件”中的漏洞。

苏凤铭

    附:海伦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苏凤铭简历

    苏凤铭, 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58年3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

    现任海伦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正科级)。        

    1990年4月至1994年6月任市纪委检查员;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任市纪委副科级检查员;    

    1996年7月至1997年9月任市纪委党风室副主任;    

    1997年10月至2001年2月任市纪委党风室主任;    

    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任市监察局副局长。

    2006年12月至现在任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    

    负责市监察局常务工作。协助局长分管党风室和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