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团结一致,如今物是人非
台湾『行政院长』刘兆玄于7日下午宣布请辞获准,将于10日率全体『阁员』总辞,这为台湾政坛投下了一枚震撼弹。自从台湾8·8水灾发生后,马英九一直背负着『救灾不力』的骂名,而马也承诺以『内阁』改组来承担起救灾不力的责任。这次『行政院长』率领下属集体请辞,是台湾政权行政方面的一次大改组和重建。
我们也应该看到,马英九这样内阁改组一方面能安抚民众的激愤的情绪,挽回近期大跌的民意支持率,和为下一次的民选打下好基础;另外一方面能将责任完全卸掉,救灾不力的责任随着刘兆玄的离去而被人逐渐原谅,这样就得以保全并维护马政府的稳固。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马英九即将重组的内阁名单立即在舆论、坊间立即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漂亮的危机公关。但随后的事情则更考验他和他领导下的内阁的执政能力,灾后重建一向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纵然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谴责马英九政府在救灾时的消极表现,但客观上是,马英九即使马上反应过来,他们也做不了什么,所有的措施都可能无用武之地。但马英九在这场危机面前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推卸责任和狡猾,而是勇敢地承担下了救灾不力的责任,面对公众的指责和接受舆论的谩骂,并很快就进行『内阁重组』。但我们心中有个问题,内阁重组是行政权力的更迭,那为什么会出现行政更迭呢?或者更远一点,为什么会出现政权的更迭?
一、煮不好鱼?重组或下台。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每隔四五年就会更换一次政府,或者叫『内阁重组』。还有些国家在民选之前,遇到重大问题之时,提前解散内阁并重组以挽回声望。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权----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中,行政体系扮演者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治大国如烹小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治理就是『烹鱼』,若你烹的不好吃,民众不喜欢,那就是你这个职业经理人或厨师失职。那意味着什么,早点识相,重组你的内阁,烹好条鱼。更严重点就是自动自觉下台吧,别让民众用手中的权力赶你下台那么狼狈和不给面子。马英九就是前者,趁着公众的指责还没有危及到政权的时候,赶紧重组内阁补救。而日本就是后者,由于在经济管理方面一直没让日本民众满意,执政了半个世纪的自民党被全体选民抛弃,一点都不留情面。
二、看得多了?重组或下台。
由政治上的『审美疲劳』而导致政权更迭或者内阁重组,这在亚洲是比较难发生的,但是在欧洲倒是常见。在欧美民主国家,政党之间轮流执政是民主政治的常态,但是上台太久的政党,虽然各方面都做得还不错,但选民都有可能会长期面对一个政党而产生审美疲劳,在下一轮的民选中选其他政党。
比如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了十多年了,由于他们的长期执政,导致选民有了审美疲劳而支持率下降甚至面临着内阁重组的尴尬境地。美国总统的位置一直由白人把持着,虽然一直是两党轮流坐,但美国不是人人都是政客或者政治家,对于白人总统也产生了极度的审美疲劳,而在09年的时候选了黑人总统奥巴马。奥巴马的执政能力并非卓越超群,一个医保把他折腾得要命,但选民还是认可了这个『新鲜』的总统。
作为一个正常人,理性和感性并重的人,都是喜新厌旧,老是看着一样不断重复的事物,很难保持『若只如初见』的热情和期盼。政权的更迭变换或者内阁重组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道理,社会在变化,政权也要变化,适应选民需要的政权才是根本。
三、制度担忧?重组或下台。
设计出内阁轮流或者更迭执政的制度的人其实不仅洞察了人性的本质,而且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当一个政党统治的时间过于长久,就会在行政、立法、司法逐渐地培养出属于这个政党的势力,或者叫裙带关系出来,并最终形成执政党的利益团体,或者叫利益集团。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利益集团在国家社会建立之初可能会有促进作用,他们之间的博弈能推进民主与宪政的实施,但随后很快显露出国家形成利益集团后的弊端,交易成本的增加即内耗,而且导致整个社会限于停滞甚至衰败。这是亨廷顿分析了千百年来国家兴衰成败之后总结出的基本规律。
设计四五年,最长不超过连任两届这样的政治制度是在政治上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形成,目的是避免利益集团长期把持权力,中饱私囊而置民生之不顾,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
中国并不存在特殊的地方,那马英九重组内阁就有着这三方面的考虑。同样,马英九的做法,值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尤其是执政者参考和深思。
马英九『重组内阁』为哪般?
评论
5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