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历来注重运用叠音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 物色》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夭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刘勰认为,以叠音词语来刻画景物的神采,比喻景物的音容,能收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摹状和拟声是创造的必要条件,语言就是在摹拟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摹状和拟声,要防止落俗、笼统,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新颖。使用时还要适应题旨和情境的要求,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或情状或声音,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摹状和拟声的不可替代的描写作用。
摹状和拟声的艺术功用(5)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