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最受关注的十大医学科技
从青霉素的发现并在临床医学上使用,到现在的艾滋病疫苗的持续研发,推动着医学科技向前发展的是无数医疗科技研发者在实验室里辛勤的研究,而这些医学科技将为千千万万饱受疾病折磨、威胁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命质量。
近日,知名医疗健康网络求医网借助求医通平台,携手国内2000多家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发起了这次“2009年度最受国人关注的医学科技”评选活动。经过求医网(www.qe.cn )、大众医药网(www.51qe.cn )、医疗圈(www.16quan.com )多家大型医疗健康网站网友长达30天的评选,昨日,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医学科技评选结果终于揭晓,其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问世位居榜首。在此求医网小编对奋斗在科研前线的全世界科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医学科技分别是:
一、甲型H1N1流感疫苗问世
2009年全球在禽流感之后又刮起了一阵“猪流感”恐慌,地球村的村民甚至谈流感就色变,这主要原因是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以及全国各地制造了众多的死亡案例。好在包括美国、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专家齐心努力,迅速研发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抵抗力较差诸如儿童、孕妇、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免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侵袭。
由于甲型H1N1流感来势汹汹,流感疫苗虽然量化生产,仍然无法满足普通大众的需要,不过在美国也有很多民众对甲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表示不会接受甲流感疫苗的注射。尽管如此,甲型H1N1流感疫苗仍将是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医学科技之首。
二、癌症复发的秘密之门被打开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为什么癌症患者在经过化疗与放疗,杀死绝大部分癌症细胞之后,癌症细胞还会卷土重来?这些我们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教授冯明钊的研究中找到了答案。
学界传统认为,细胞萎缩、细胞核收缩等,代表细胞凋亡和已死。但冯明钊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化疗过程中,细胞核在解体和分裂后,才代表完全死亡,这时候即使停药,癌细胞也不会逆转。因此,在停止化疗用药后,多种类型的癌细胞均可从凋亡过程中复原,于24小时内绝地反击。
虽然,冯明钊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尚未发现更好的方法来代替化疗,令癌症细胞解体又不伤害病人身体,但是仅这一项发现,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至少我们明白了癌症复发的根源。这同样给全球数以千万计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三、利用胚胎干细胞培养出人造精子获得成功
今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卡里姆成功地用一种“鸡尾酒”作为培养液,促使人体干细胞分化成为人造精子。医学界认为,假如人造精子的实验进一步研究下去,这项科学成就将在5年内被用于体外受精诊所,解决不育不孕患者的烦恼。
据了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医学上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显微镜观测,科学家清晰地看到了这种人造精子有头和尾,并能像正常的精子一样游动。卡里姆教授表示相信这种人造精子能够使卵子受孕,并能制造出健康的小宝宝。卡里姆教授还将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项成果的安全性,并申请监管部门许可,利用人造精子开展实验室人工受孕研究。
四、人类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是在2009年9月24日,获取艾滋病疫苗的项目由美国和泰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的。
该疫苗属于一种医疗和疫苗,由之前失败的旧疫苗ALVAC和AIDSVAX组成,早在2003年就在泰国选取了1.6万名青年志愿者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根据相关的临床试验统计报告,在8197名接受疫苗注射的志愿者中,51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在对照组的8198人中,有74人感染,即该疫苗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了31.2%。
五、中国研发出治疗甲流感中药药剂
就在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宣布其研究小组经过半年时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有效治疗甲流感的中药药剂,金花清感方。这是中国首个可以有效治疗甲流感的中药药剂,与传统的甲流感治疗特效药相比,其成本十分低廉,弥补了抗击甲流感药品市场的不足。
六、能复制拇指骨骼的三维打印机问世
假如人体骨骼损坏程度严重,能否让骨头恢复到原来一致的模样?在传统的治疗中,显然不太可能,但是来自瑞士伯恩塞尔医院的柯瑞斯•威南德(Christian Weinand)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三维打印机成功地复制出了自己拇指骨骼,为外科医生将病人损坏或患病的骨头用自身的细胞复制一份相同骨头的医学技术铺平了道路。
三维打印机复制骨头需要几个步骤。首先,你需要一张所需复制骨头的三维图,如果骨头丢失了或损坏了,你可以用一对相同骨头中的另一个设法照出一张镜像图。图像被放到一个三维喷墨打印机里面,打印机里面添加有薄薄的多层选料,一层叠一层,直到三维物体成形。
威南德在打印机里放上了人体中含有的磷酸三钙和聚乳酸这两种自然材料。骨骼细胞被打印出来后将被种植在一个支架上,骨骼“支架”上有成千上万的小气孔,从而有利于骨细胞的生长,并最终取代和完全降解生物支架。
七、干细胞培养出内耳毛细胞,耳聋者有望恢复听力
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耳聋之一,占耳聋患者总数的90%,患神经性耳聋的患者超过600万人。导致神经性耳聋的罪魁祸首就是内耳毛细胞受损,而赋予人类听力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只能在胚胎发育期生成,一旦受损、失去就无法再生。
对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目前唯一方法是植入人工电子耳蜗,但是,这些电子装置并不能恢复所有听力。因此,再生或者取代那些受损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治疗需要显而易见。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今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通过人类干细胞培育出了听力所必须的这种复杂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这无疑是耳聋患者的天大好消息。
八、科学家研制出声学超透镜
10月26日研究人员采用超材料制造出首款声学超透镜。该声学透镜的原型由36片排成风扇形的铜制鳍状物组成;这些鳍状物长约20厘米,厚约3毫米;声波会从一个外半径21.8厘米、内半径2.7厘米的漏斗状通道进来,将通常瞬间即逝而无法成像的声波转换成清晰度高8倍的传导波。这一装置有望将B超与声纳系统的影像分辨率提升8倍。
九、中国人用IPS细胞克隆出老鼠
中国科学家周琪和高绍荣等人首次利用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从而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IPS细胞是指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到胚胎干细胞状态的体细胞,它们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且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不过,由于此前未能培育出完全由这种干细胞发育而来的活体动物,其全能性一直备受争议。
这篇报道称赞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并指出该方法比传统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
十、骨质疏松症有新药可治
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是导致老年人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预防骨质疏松是避免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的最佳方法。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破坏骨骼的细胞作用,这种细胞会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增多。
近日,一种正接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审查的新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抑制破坏骨骼的细胞生成。在今年8月公布的两项研究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denosumab可以降低绝经后妇女和正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男性的骨折几率,这也是患骨质疏松症风险最大的两个人群。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新药一旦被批准使用,如何与Fosamax、Boniva、Reclast等现有骨质疏松症药物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