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雪的《春草散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雏鸡最先啄开蛋壳,雏鸭也被惊醒,纷纷睁开眼睛来读春天。它们最喜欢在春草的段落之间追寻,碰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去啄一啄,嚼一嚼。……鸡无事就在岸边打量风笔的气韵,跳着脚喊一声:‘这笔好神奇哟!’鸭子‘扑通!’一声落进碧水里,翻着筋斗洗个澡,‘看这水墨染不染得绿我的羽毛!’风笔频蘸水墨,碧波乍起涟漪,把个呆鹅都看得欢了,拍着翅膀‘呱呱’地叫起来。”
可以说,没有这些动物的点缀、渲染,这两篇散文的春之景象绝不会如此鲜活动人,生机盎然!
三、动物成为意味深长的审美文化启示物,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的哲理。
如蚂蚁啃骨头所体现的“韧”劲,飞蛾扑火的自我牺牲精神,蜜蜂辛勤酿蜜的无私劳作,蜗牛蜷缩茧居的孤独寂廖,骆驼跋涉沙海的坚韧顽强等都是意味深长的审美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