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澳博旗下有家娱乐场新张,取名“海立方”,让人眼睛一亮!本地居民都知道,该处是一家百货公司旧址,现在以重金改建和装饰,外观和内部无不呈现蔚蓝底色,突出一个“海”字。尽管名称当由北京奥运游泳馆“水立方”衍化而来,但因其紧邻宁静海湾,位近港澳码头,倒也别具心裁且名副其实。当然,如能在场内移养一些名贵的海洋生物,甚或专辟水族馆,与名称及环境相得益彰,更会增加吸引力。
这里涉及的,是“创意”问题。置身于这个市场竞争剧烈的时代,产品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企业要在同业中占据先机,都离不开创意。同样,一个城市要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也需要最大限度的创意。今时今日,创意已成了个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被界定为一个产业,在许多国家获得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也不时被澳门的学者或媒体提及并讨论。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行政长官崔世安对文化创意产业格外重视。去年7月候选期间,他与创意产业人士座谈表示,其参选政纲中对发展创意产业与业界的目标一致,若能当选,将鼓励和支持业余、工余文化艺术创作者能转为职业艺术创作,加大投入培训人才,创设更好的艺术创作条件,以推动本地文化创意市场化、产业化。今年1月初,他当选后首次听取学者和社会人士建议时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响应说特区行政会已经讨论过这方面的具体方案,完成讨论后将尽快落实。他还谈到,政府愿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但文化创意产业是高风险的行业,需要详细计划。他认同特区政府需要设立专责的职能部门,同时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文化产业咨询委员会等组织,协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特首,对这一被视为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有如此认识,称得上是其施政方针的一大“创意”,可圈可点!
像澳门这样的小城,缺乏自然资源,依赖旅游博彩的支柱产业而得以发展,但经济格局单一化的局限和脆弱也非常明显。若能因地制宜,开发得当,或可从文化创意产业有所突破,添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过,论及文化创意产业,因为概念比较宽泛,通常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既容易被随意套用,又可能引发不切实际的想象。例如,有种意见认为,澳门应该大力发展影视业,兴建影视城,举办电影节,甚至开办电影学院,等等。听上去“创意”十足,但对照一个巴掌可数尽本地影视人才的现实,终不免令人有天马行空之感。兴许有人会说,前些日子不是举办过澳门国际电影节了么?这与其说是具专业性、影响力及实际效益的活动,还不如说是在花钱买热闹。澳门需要“详细计划”的文化创意产业,该不是诸如此类的“热闹”罢!
创意!创意!——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五十三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