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引致轻贱知识


    又到了一年一度求职时候,学子们在各个招聘考试和面试中奔波,甚至成千上万人竞争一个职位。用人者由此心生优越感,居高临下,便看贱了“人才”。即使诸葛孔明在世,不去投简历面试,恐怕也没人用它,更谈不上三顾茅庐了。进了单位,不管你学富五车还是博古通今,也得看领导脸色,小心谨慎,唯命是从,毕竟找工作不易呀,不能丢了工作。在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新入职收入却不断降低,甚至于读了博士进了重要研究机构,类似于古代的大学士,收入不过2000多元,能养家糊口吗?生活不能自保的人能大公无私心系国家?所以这些人兼职、讲座、拉课题,不得已为之,制度使然。更有人放弃上大学,上了就业难,不如不上早些打工。结果,不仅用人者傲然,“人才”也看贱了知识。知识退化为学历,本科生读硕士,硕士读博士,博士进博士后站,目的不在知识,多在文凭,权贵们也不费力弄个博士帽戴戴。古代知识分子读书虽为功名,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却全为就业。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