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进出口的动力来自比较优势。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包括服务,以下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国存在着对外国某种产品的需求。例如,在本国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或在本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或在本国军队的国防建设中,均可能存在着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本国没能力生产这些所需要的产品而只能从国外进口;或者是因为本国虽然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但存在着产品质量或成本上的明显差异;甚至仅是因为外国产品的品牌更能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当然还存在着其他的各种各样导致进口需求的原因。然而,无论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进口,进口的一个最基本的效应是满足本国的某种需求。而从满足本国需求的角度看,进口应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满足本国的需求,即意味本国企业可以继续从事生产、居民的生活更具有满足感或方便性、军队建设可以取得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事实上满足需求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对需求的主体而言,进口(或者说是外国产品)具有满足本国需求的效应。
但在进出口满足比较优势的同时,也会产生替代效应。如果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角度看,不进口外国产品而用本国产品(假设本国有能力生产出与外国产品相当的产品),那么即意味着本国经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扩大。而进口的结果是由外国产品替代了本国的产品,即导致本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可以说,进口具有替代(本国产品)效应,也就是具有降低对本国产品需求的效应。可见,单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角度看,进口是不利的因素。进口替代本国产品的效应,在某些时候可以构成对本国产业或市场的严重冲击,这通常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由。可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复杂的,一些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