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电影《孔子》的编剧何燕江--- 神经有问题的鲍鹏山


本文转自鲍鹏山新浪博客——

 

“看完片的鲍鹏山义愤填膺。”

 

 

点评:一会儿就“崩溃”,一会儿又“义愤填膺”。鲍鹏山情绪太不稳定,看来神经方面有点问题。建议家人带他去上海的精神病院看看心理医生。

 

“对孔子这样的“大人物”,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竟然都完全不符合历史。”

点评:“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不符合历史”,这就对了!电影中的故事当然是以“编”为主,这是常识!所以我们只是编剧,而不是历史学家。如果一部电影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那叫纪实片,不叫故事片。

 

“我完全不明白编剧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点评:您不明白?我来告诉您:中外古今,关于“大人物”的影视作品很多很多,恐怕没有哪一部敢说自己是准确历史的再现。不管是《甘地传》还是《拿破仑》、《亚历山大》。

您要看准确的历史,那就不要进电影院,您直接去看历史书好了。最近热映的《阿凡达》是什么?是历史?是现实?都不是,是科幻。但是很好看。影视是艺术,离不开虚拟性和幻想性。这才是基本知识!

其实,就是历史书也未必都那么准确。司马迁的一部《史记》,其中硬伤有多少?年代错误有多少?鲍鹏山大概没听说过古人写的 “《史记》志疑”,《十七史商榷》这些书吧?

其实,千百年了,许多所谓历史事实也只能是推测而已。比如,孔子究竟生在哪一年,这一基本事实,两千年来,哪位历史学家敢说他弄清楚了?!

 

“对于电影中的错误,鲍鹏山表示最不可原谅的就是……”

 

点评:鲍鹏山谁需要你原谅?还真拿自己当根葱!脸皮厚得可以!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竟然打成了‘孔锂’。之所以叫‘鲤’那是有故事的,是因为这个儿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送了一条大鲤鱼祝贺。”

 

点评:孔子儿子叫“孔鲤”,这是属于小儿科一类的基本知识。我2006年出版40万字的剧本《圣者孔子》,不久前出版长篇小说《孔子》,都有写关于孔鲤与鲤鱼的故事。我们的剧本中“孔鲤”这两字并没有错,有出版物为证。只是字幕打字员不小心出个错字,这骂不着本编剧,更不要上纲上线。一点显不出假专家你有学问,不过是卖弄小学水平的常识而已!

 

  “如果说孔鲤的名字被打错可以用“粗心”来解释的话,另一个错误则让鲍鹏山对编剧的水平产生了质疑。”

 

点评:别忙,我们也看看你鲍鹏山究竟有多高水平。

 

“死得最离谱的是周迅饰演的南子,影片中,在孔子离开卫国时,南子在内乱中被谋杀致死。“历史上的确卫国的太子想要谋杀南子,但是并没有成功,反而因为意图谋杀南子被逐出卫国。这些基本事实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篡改啊。”

 

点评:《左传》里写了太子要刺杀南子。后来卫灵公死了,南子不久就失踪了。怎么死的,并没有书证。

鲍鹏山说南子不是死于谋杀,那你说说南子怎么死的?其实,无论《春秋》三传还是《史记》,都没有有关记载。事实上,卫灵公死后,南子就失踪了。

 

 

“片中,孔子两次说到“言必信,行必果”,可是根据鲍鹏山多年的研究,这样的说法,孔子并不赞同。”

 

点评:一切伪砖家骗子的基本特征就是分不清“自我”与“圣人”的区别。他在讲坛上摇唇鼓舌,就把自己真当孔子了,可以替孔子立言了,把自己的臆测一概当成圣人的认同。太滑稽可笑了?!

事实上,“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论语》里孔子的观点。鲍鹏山却说据他研究这不是孔子的观点,充其量也只是他个人之言而已。可凭什么断言孔子必然“不赞同?”不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倒的确可以照出一副小人嘴脸!

 

鲍鹏山说:“孔子一生最反对四个字,‘必’字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字把事情推到极端,这并不是孔子所赞成的。”

 

点评:是啊!孔子确是讲过“毋必,毋意”。但是这两条“毋”,鲍鹏山你都犯了!你说“孔子并不赞同”,是“臆测”之“意!”说孔子最反对,就是“必定”之“必”。

既“意”,且“必”,本身就犯了两“毋”之忌。自己抽自己嘴巴去吧!

 

片中当孔子被逐出鲁国时,弟子颜回“劝说”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这就是得了便宜卖乖嘛,就是要妥协屈服嘛,孔子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

 

点评:说“根本不可能”,看!这位伪专家又在放“必”了!

 

“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这是本编剧自己编出来的。本人从没看过于丹女士的书。鲍鹏山说这句话产权属于于丹,就请立即背书,指出证据。举不出来,就是侵犯本人的知识产权! “得了便宜卖乖”,这话正好可以用来砸鲍鹏山自己!

另外一个编剧陈汗先生如是说:

  把于丹说的变成孔子思想

  回应:为什么不能用于丹的话

  片中弟子颜回劝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

  陈汗于丹的话就是代表了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能用?我用于丹的话,你抗议,如果我用你的话,于丹是不是也要抗议?陈汗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小编剧,你要去批评人家大师的话,就去搞个论坛争论吧。

 

    总之,鲍鹏山的上述五点质疑,没一条有根据,没一条站得住。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真不是什么东西!记着下回来拍砖时,先弄点结实的,攥得住的!

我们早知道,《孔子》这个题材特别会激动某些伪君子的“正义性”神经。足以让他们“崩溃”!足以让他们“喘气”,足以让他们“义愤填膺”。不过,喘就喘去,崩就崩去,愤就愤去。充其量不过是半老混混冒充小愤青而已!口口声声要捍卫圣人,捍卫“历史”,都是假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足以照见一副小人嘴脸!还不就是为了借孔子热,卖点平时卖不出去的私货,耍耍文化小商贩之诈术而已?!

子路名叫卞仲由。但如果这样称呼,恐怕很少观众知道此人是谁。很难对上号。因为《论语》中称“子路”为多,“子路”一名大家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决定从俗。再如“颜渊”是名,但大家不熟悉,也就不如称“颜回”。子贡,姓端木名赐。但“端木赐”知道得人很少,而知道“子贡”的人较多,就从俗叫“子贡”。

  影视作品不是学术,不是历史书,而仅是虚拟的历史,是一种故事传说。不可能严格准确,一一对位。导演对我们编剧的要求是,必须把复杂的事情简化,说明白,重要的是让人看懂,更要好看!要不,1亿5千万巨额投资可怎么回收?鲍副教授在这种鸡毛蒜皮的问题上挑刺找碴,没显出有什么学问,只暴露出自身对艺术规律的无知!

  

  “鲍鹏山还指出,片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颜回以及卫国南子的死都不符合历史的记载。”

 

  小何点评:其实,颜回、南子如何死,历史根本没有记载!鲍鹏山声称“不符合”历史记载,看来此人是掌握了司马迁都没掌握的独门史料,请快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鲍鹏山说:“子路和颜回其实都是在孔子回鲁国之后死的。而且颜回是因为太穷、营养不良死的,根本没有电影里死得那么悲惨。”

  小何点评:有关史料中其实只记载颜回早死,但并没说他怎么死的。鲍鹏山说他是“病死”,“太穷,营养不良而死”,纯属信口胡说。

  颜回穷吗?不穷。有材料表明,颜回家中有田地,有房地产,还有桑林。(这是有明文记载的!)穷死,饿死,纯粹是鲍鹏山的主观臆测。没有证据,所以就叫胡说!不然,就请鲍鹏山出示证据:颜回究竟得了什么病?是哪位医生所诊断的?是哪家医院给开的死亡证明?

  【注】《庄子•让王》: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您看,颜回其实达得到小康标准。

 

  鲍鹏山说:片中当孔子被逐出鲁国时,弟子颜回“劝说”孔子:“您曾经跟我们讲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鲍鹏山表示:“这话是于丹说的啊,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这就是得了便宜卖乖嘛,就是要妥协屈服嘛,孔子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

  小何点评:鲍鹏山又说出“根本不可能”,这位不许孔子说“必”的砖家自己却不断说着“必”;很虚伪啊!

  “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这当然不是孔子的话,而是编剧为孔子虚拟的话。其实这话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但是本人必须声明,生平从没看过于丹女士的书。而鲍鹏山竟然声称这话的产权属于于丹,那就请你背书给指出证据。若举不出来,不仅表明你信口开河,而且有侵犯本人知识产权之嫌!本人要严重抗议!那么,所谓“得了便宜卖乖”,这板砖就正好留给您自己!

 

  媒体说“看完片的鲍鹏山义愤填膺。”“非常失望!”“真是崩溃了!”这是《百家讲坛》的专家鲍鹏山看完《孔子》后的感想。

  小何点评:鲍先生你神经未免太脆弱吧,看一场电影就能“崩溃”,说明这部电影的震撼力太强了!要不就说明鲍鹏山就是一堆泥捏的土坯子。要不,哪儿至于这么容易“崩溃”啊?!一会儿“崩溃”,一会儿又“义愤填膺”。这位鲍鹏山先生情绪太不稳定,会不会神经方面有点问题?看一部电影就弄成这副模样,认真建议鲍副家人带他去精神病院看看心理医生。

 

  小何总评:总之,以上分析表明,鲍鹏山气势汹汹的上述几点质疑,其实没一条有根据,没一条站得住。都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不是什么东西!记着砖家下回再来拍砖时,捡砖头可得先弄点较为结实的,攥得住的,免得一碰就碎喽!

  其实,我们早预料得到,《孔子》这个题材特别容易激动某些引号“君子”的“正义性”神经。不过,在当今这市场时代凡是口口声声说要捍卫圣人,捍卫“历史”,捍卫圣道者,却是吓唬不住谁,因为大家基本知道,那往往是假的!鲍鹏山主张“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正足以照见一副小人嘴脸,其实您还不就是要借着这阵子孔子热,卖点平时屶不出去的压箱底的私货么?!

  当年胡导的《雍正》曾经煽起清史热,《汉武大帝》掀起汉史热,《乔家大院》煽起晋商热。可以预期,电影《孔子》肯定又将掀起一轮有关春秋历史和孔子生平的讨论热潮。这是好事!平等的质疑和讨论,我们热烈期待和欢迎。随时准备学习!

但是像鲍鹏山这样出言不逊地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一开口就在媒体上训别人“无知”,这就只得认真扒他一扒,替他摘掉那副虚伪的面具。予非好辩,不得已也!言多语失,有冒犯处,敬请鲍副海涵啦!

 

原文地址:转:电影《孔子》的编剧何燕江--- 神经有问题的鲍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