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把苏珊大妈“逼疯”
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 www.lizhiqi.com

大概一年前的1月21日,是让英国苏珊·波尔决不可能忘记的日子。是的,她还经常用招牌的居尔特腔斩钉截铁的说——我绝不会忘记的。
这一天,个性害羞、诚恳、47岁的她,踏上格拉斯哥苏格兰展览会议中心的舞台参加《Britain’s Got Talent》选秀节目的甄选。在这个选秀节目上,苏珊·波尔以一曲《我曾有梦》一唱成名,不仅轰动英国,还迅速走红全球,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向她发出请帖。
从此,她便有了一个几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响当当的名字——苏珊大妈。
只是,不知道,当她因为“压力”过大,而频频“发疯”的时候,她是否会在内心里有丝许的感慨,或者后悔?
有可能,这位大妈一直都觉得像在梦里一样。像是一场梦,她就这样走红了,大妈的热潮席卷全球。品牌效应也罢,节目监制的一手炮制也好,反正,苏珊大妈就这样红遍全球,火速成为全球焦点人物。
在苏珊大妈演出热播全球后,各地歌迷纷纷为苏珊大妈成立歌迷会、印制T恤及CD,新西兰更有酒吧创制以苏珊大妈命名的鸡尾酒,连正在加拿大温哥华上演的《孤星泪》,也因苏珊大妈献唱当中名曲《I dreamed a dream》而卖个满堂红。
在中国,跑到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等一睹大妈风采的,大有人在。世界是平的,被苏珊大妈无意地演绎了一番。
对,网络,是一个神奇的玩意。然而,也正是这张“网”,让苏珊大妈频频“发疯”——苏珊大妈一夜成名后,屡次被传因压力大而做出失控的行为。早前,苏珊大妈在机场又“发飙”了:苏珊大妈受邀到芝加哥在奥普拉的节目中受访,但她在英国伦敦希思莱机场的英航贵宾酒吧候机时,竟突然歌瘾大发,随手拿起机场清洁大婶的拖把当麦克风唱歌,更用拖把帮附近的乘客擦鞋,令客人纷纷向英航的职员投诉。
是什么力量把苏珊大妈折腾得时常失控?是成名之后巨大的生活反差?也或者果真如报道所说的“压力太大”?反正,不管怎么样,对于那些媒体们来说,苏珊大妈的表演成为焦点所迅速引发的热烈反应之后,苏珊大妈不折不扣地成为了媒体炒作新闻的温床。
苏珊大妈迅速蹿红后,报纸上有关她的报道连篇累牍,那些“狗仔队”们就不愁无“米”下锅了。所以,就连她位于苏格兰乡下的住所外都有世界各地大批媒体记者日夜守候着,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爆料。
而实际上,苏珊大妈也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他们爆炒的元素。比如,苏珊在选秀现场说她一辈子未和男子约会,从未有男子吻过她,她参加节目只是想找一个伴侣。尽管苏珊后来在一个电视采访中承认“从未被吻过”的说法只是她和评委开的玩笑,但这样的诉说很容易引起公众额外的同情和兴趣,同时又为媒体的报道提供了素材。
苏珊一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人物,甚至英国一家报纸就登文鼓动吻过苏珊的男子站出来。可以说是这种能够不断给媒体提供炒作元素的个体特别性成就了苏珊大妈。
而“被逼得发疯、失控”未必就是之外的副作用?
说不定,苏珊大妈的“失控”,本身也是一场刻意为之的“秀”,是给媒体制造爆料的“作坊”。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或者只有苏珊大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