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案例《让世界充满爱》
一、活动情况分析:《让世界充满爱》是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关“关爱”这个主题而设计的内容,单元中五篇文章,都是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感悟“爱”的实质,从而奉献爱的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进入初中二年级,绝大多数同学的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辨别写作的能力、以及语言的交际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富有同情心,这对于关爱社会,同情弱者,奉献爱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例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4、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四、活动指导与建议:
1、三项活动,由学生任选一项,分组进行,各组人数尽可能大致上均衡。
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这准备是多方面的,一是观察思考,看自己周围的伙伴中,哪些同学特别需要关爱,需要什么样的关爱;年街头墙解的摆小摊、捡破烂的他们的状况如何,应该怎样关爱他们。二是搜集、整理材料或到图书室查阅最近的报刊杂志,或上网搜索、寻找急需救助的对象。这个准备过程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
3、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索、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人上实践。当然,也可以由三五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按组行动,这就要强调合作性。但在合作中,还要突出个的独立自主性。
4、在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性。教师固然不像过去那样越俎代庖,但也不能走到另一极端,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即使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会遇到种种困难而自己一时解决不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比学生见识多、经验丰富,在与学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这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5、学生各自把准备工作大体做好了,就进入下一步:交流、讨论。这中间,当然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定目标、定题目、自定内容、作主张、自行设计进程、自作评价。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有分寸的加以指点。
6、三项活动都是讨论、交流、但同中有异,各有侧重,分别作如下说明。
①“关爱每个伙伴”,讨论的内容是:怎样针对需要关爱的伙伴的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计论涉及到自己的同学,所以讨论的内容要注意不触及同学的隐私,大家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同学的自尊心。学生年龄小,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说话往往口无遮拦,随心所欲,所以这方面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
②“同在一片蓝天下”,讨论内容是:交流对街头墙角那些摆摊、捡破烂的观察、思考所得与感受。这观察,思考和感受肯定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深、有的浅、交流了、讨论了,可以取得成果共享的效果。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得出的感受,甚至相反的感受,都在班上交流,加以讨论,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请教师不妨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③“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讨论内容是: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最近媒体上报道的迫切需要帮助的弱者?这个讨论成功与否是关键,是讨论前的搜集、整理资料,找到需要关爱的目标。在讨论中,注意学生所能提供的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要紧的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精神,而不在于他们在物质上给予别人多大帮助,这是在指导讨论时需要注意的。
7、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一样,培养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把观察、思考、感受、讨论的成果,以书面形式写下来,这就是作文,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同时,促进了观察、思考、感受、讨论以及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
这次作文要求写记叙文。在指导中可以适当渗透一些记叙文写作指导。“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这是对一般文章的要求。记叙文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不妨向学生说明。“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也就是作文的个性化,非常重要,要注意引导。但也要注意价值取向。
五、参政资料:
(一)说爱心
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人类之爱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爱,由于所爱的对象不同,情感的性质和表现方式也就有所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真纯的情感去祝福所爱的人生活得幸福,并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华与创造。我们在这里并不想去说明各种不同类型的爱,应该怎样去表达和完成,我想说明的是爱为什么会成为人类一种普遍的偷原则,以及爱作为一个人对社会、人类、自然最基本和情感态度,它应该怎样在我们生命中播种,萌芽,生成,使生命具有诗性的美丽光辉。爱作为一种伦理学的原则,它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类在生物进货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劳动实践培养起来的感情方式。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说中,比较有影响的是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学说,这种理论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来的,达尔文强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各种族类的动物与大自然的环境之间发生了“物竞天择”的运动,结果是导致优胜劣汰现象,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就逐渐灭亡,而适应环境的物种就得以生存、发展。为类就是在这种长期的竞争中逐渐演变为高级动物的;由此,又产生了另处一个问题: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生存、发展的物种,是依靠什么力量?于是,生物学界对提出了另一个学说,补充达尔文的学说,即认为各类动物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种类内部是通过“互助”的方式来保存、繁衍和发展自我的,在难以想象的天空地祸的恶劣环境中,物种向如果没有互助是难以抗衡灾难的。这种“互助”的学说,在达尔文的学说里已经采集了大量的例子。《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举了猴子、狒狒、鹈鹕、野牛以及狗等种族内部互助的例子,来证明一个发现:凡属于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相爱的感觉。而且更加具体地如蚂蚁、蜜蜂、一直到各类哺乳动物,都有过互助发展种族的历史。由此推知古猿人、原始人,野蛮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里,也存在大量互助的生活特征,以此证明:人类的彼此间相爱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集体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但是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由于人类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压迫与斗争,其表现形式的残酷性把人类相爱的本能遮蔽住了。“文章中,一度连”爱也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因素而遭到野蛮否定,以至于“文章”结束后人们不得不重新讨论“爱情的位置”和“爱是不能被忘记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当今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也都被金钱腐蚀为买卖关系的可能,如果不警惕,人民公仆被权钱交易所腐蚀,国有企业被雇佣劳动所腐蚀,知识分子被学术腐败所腐蚀,高雅艺术被大众消费所腐蚀,连温情脉脉的家庭、夫妻、亲子关系,都会在金钱腐蚀下悲惨解体,甚至人生最神圣的爱情关系也会在金钱的作用下随落成变相的色情买卖。因此,重新发出爱的呼吁,在今天决不是多余可笑的。
参政资料
(二)说互助
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脏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住了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着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美丽的散文诗包含了很多层意思,它写到了平等,爱心和同情,不定期写到了一层别的意思,屠格涅夫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白,我也从我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为什么说,施工舍者但没有给予乞丐什么东西,反而从乞丐那儿得到了施舍?读者大约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是的,本来施舍者为没有东西施舍给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没采用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而是用平等的、诚恳的态度。向乞丐表示歉意,这种态度使他与乞丐之间的关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满足。
六、活动评价:
1、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看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态度,积极性,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习惯和方法,以及知识和能力有我大提高。
2、要以按照三个部分进行评价。第一,讨论前观察、思考、搜集和整理村料。第二,讨论、交流。第三,作文。
3、提倡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这评价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的评价要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尤其要鼓励差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给予较高评价。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