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受到强力调控 2010年开局房价下跌


  房地产受到强力调控   2010年开局房价下跌


 国务院出台“国11条”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日与一资产评估公司沟通时发现,在重庆解放碑,同一个楼盘资产,去年评估每平方米10800元,昨日评估按市场成交价只能按8000—9000元/平方米。又据《重庆晚报》2010年1月19日报道,重庆晟城房地产公司的数据显示:上周(1月11日~17日),主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4761元/平方米,成交均价一周降613元 ,环比下跌达6.83%。 同时,上周重庆市二手房成交量普遍下降20%以上,有些中介公司的交易量相较上月下降高达5成。

  无独有偶,据北京晨报消息,在楼市密集调控政策之下,去年火热的楼市成交量在本月上半月出现“垂直滑落”。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本月上半月,北京新房与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分别较去年12月同期下降56.6%和73.6%。上海新房成交量跌至一年最低 ,连续四周下跌。

  出现如此态势,初步分析原因:

  1、楼市调控初现成效。“国十一条”(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的综合运用了土地、信贷、税收、行政监督等多种手段的调控蓝图,正式确定了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和架构。 从“调结构、抑投机、控风险、明确责任”四个方面加快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调控的具体实施,涉及金融、税收、土地、住房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

  2、高房价受到媒体连连炮轰,质疑声、鞭挞声直指开发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媒体把开发商弄得非常紧张,“土地财政”受到抨击,房地产泡沫引发各界关注据《中国信息报》报道 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 2009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国内贷款11293亿元,增长48.5%;利用外资470亿元,下降35.5%;企业自筹资金17906亿元,增长16.9%;其他资金27459亿元,增长71.9%。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5914亿元,增长63.1%;个人按揭贷款8403亿元,增长116.2%。控制房贷也成为经济学界的呼声。

  3、货币政策走向引发观望情绪。1月13日,央行发布消息,决定从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信贷政策从紧的信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9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要求准确判断形势,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温总理要求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多渠道满足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需求;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4、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有助于抑制高房价。据重庆市统计局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重庆商品住宅空置面积猛增,重庆市商用房的空置率就已超过15%的比例,已有13万平方米住宅空置超过3年时间。 重庆市政府提出“1+5”住房保障措施,保障低收入家庭有房住 。所谓“5”,就是继续实施目前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方面,我市已建立的5种保障方式:针对人均收入低于450元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低保家庭实现全覆盖;通过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解决了原有住户的住房困难;建设了130万平方米农民工公寓,改善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人介绍,下阶段,我市将继续推进上述5种保障方式,2010—2011年,主城区将新增廉租住房保障5.6万户;2010年,主城区新建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拆迁危旧房141万平方米,城中村420万平方米。重庆主城将建33.5万套公共租赁房赢得喝彩  ,有助于抑制高房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