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夜读悟文野
龚明德
在这离家几千里的外地寓居,我的交往不多。但是二〇一〇年的这个元旦的白天还是有两起很有意义的交往。老语的兮兄在我们正午休的时候来打门,陪同老兮的是他的老爸——我的友人。老兮和老语去活动,我和老兮的老爸各自吃着花生米并品尝着新运到的老家的醇苞谷酒,以酒代茶,闲聊着文事。送走老兮父子已经是黄昏时节,我的微格学生拨来了电话,说是到了倪家桥的山珍老鸭汤的店子门口,我答应过请他们吃一顿好吃的,赶快让出纳带上几张红毛,一家三口匆匆去跟十多个学生共进晚餐。
晚餐后散步返回玉林北街的我的老宿舍,半路买到了去年最后一期的《炎黄春秋》,做完个人清洁,就开始了二〇一〇年的第一次丰富的夜读。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这一期的《炎黄春秋》全是沉重的文字。
我细细拜读了关于高岗、关于一九五八年饿死几千万人、关于某地当官的瞎胡闹响应毛中央号召大修水库结果导致土地大面积盐碱化且因此饿死大量人、关于近五六十年折腾教育带来的文化灾难、关于……等等的几篇相当扎实的好文章,都比较长。我没有看表,估计读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了吧。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再复述了,好在《炎黄春秋》是公开出版的,容易到手。我合上这一期的杂志关灯睡下了之后,在黑暗中我只想着一个“文野”的问题——就是“文明”和“野蛮”的问题。
我们这儿不大提倡以“文明”和“野蛮”来给人群分类,通常的分类是“干群”、“党内党外”、“贫富”等等。其实,用“文明”和“野蛮”来给国人分类,是比较好操作的。
谁都知道“文明”和“野蛮”的具体含义,决不会把意思弄混的。——在大的政权方面,公开的、公正的、公平的就是“文明”,相反就是“野蛮”了;在日常交际中,尊重别人也不看贱自己的就是“文明”,反之就是“野蛮”。
在另一篇我的博文中,我说我们的祖先比如古代的政权几乎全是野蛮的,因为你根本看不到老百姓的作用,就是一群朝廷里的皇帝大臣和宦官们在胡闹着,哪怕在张居正这样的官僚也摆不脱此类做派。
这一期的《炎黄春秋》上关于河南一座大型水库的文字,作者是一个非常有良心的人,他的细心实地调查和精细撰文,让我们看到了目前这个极其浮躁的社会还有不浮躁的文化存活着。关于高岗的那篇,也是我读得心血澎湃的有感情有实证研究的好文章。高岗,其实真是冤枉!至今的所有官方舆论还在朝他身上泼脏水……
不提倡“文明”,就只能让“野蛮”在人世间跋扈。真是想不通:民选各级“领导”,为什么就那么难呢?我们这六十年来,那么多的灾难,全是不民选、不民主投票的结果,干吗还一味地听任几个老得路都走不稳的人在那里指定接班人呢?无论是集体指定还是一个人指定,都是对老百姓的蔑视。
我建议大家多读读《炎黄春秋》上的一些如实反映这六十年来的记录体回忆体的文章,这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好的记忆,不可忘了一些不该忘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