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不讲意语华人入内”:别碰我的伤疤!


  据意大利《欧洲华人报》报道,“禁止不讲意大利语的中国人入内”,这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一家位于意大利Empoli市中心的商店店主在其商店入口处挂出的一张告示牌。这种单独针对中国人的标语,自然会被人认为是辱华的表现。它很容易使国人想到一百多年前,在英租界“公共花园”(外滩公园)门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牌。

     这个发生在21世纪10年代的事件,是意大利Empoli市一服装商人所为。当这一举动引起轩然大波并遭到抗议后,店主Gimo Pacilli这样辩护:很多华人进入他的商店也不打招呼,在店内转一圈,试了很多件衣服,然后什么也不买”。他认为华人来他商店内的目的是“仿制”。而他这样肯定的理由则是华人来店里后故意声称不会意大利语,出门后却与人说着很流利的意大利语。不过,对于他的推断,有人认为并不成立,因为中国人知道怎么缝制服装。 由此事,我们想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人与英国人的冲突。史载,当年修建外滩公园,经费来源于租界内的“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拿出了1万两银子修公园。而华人的抗议,无论来自民间还是政府,主要是从两方面:第一,公园占用的土地还是属于中国的;第二,公园建成后,维护的费用,也是来自工部局收的税款。 住在租界里的中国人,除了为洋人服务的仆役,还有商人,有买办,有外资机构的中国职员。由此,产生了对华人不能进入外滩公园(即公共花园)不满的第一批抗议者。 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上海的黄浦滩和北四川路那两个公园,我们中国人至今都是不能进去。从前在那些公园的门口,并挂一块牌说:狗同中国人不许入”。这时,这块“华人与狗”的标牌,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屈辱象征。直到1928年6月1日,在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汹涌浪潮中,工部局宣布:外滩公园对所有中国人开放。这次斗争虽然胜利了,但是,留在中国人及其子孙后代 心中的阴影,永远也不会抹去。

  今天,同样代表歧视的标志再次出现,是否具有同样的含义?笔者认为,这个不知深浅的意大利商人的确揭开了我们的伤疤,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既要正视,也要注意区分情况。该我们反省的我们自己要反省,该要抵制和斗争的,坚决要进行。好在Empoli市长对此已有高度认识,他表示“这种行为是很严重的,我们要注意不要在城市中滋长这种情绪。我们绝对要避免在市本始终不发生类似事件。”

  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实力与地位都跟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在与世界频繁的交往中,我们在尊重各国文化特点的同时,既要有理有节,也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