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CCTV—3搞了个“中国相声总动员”,一连好几天,倒是动员了不少明星大腕儿,可就是没动员出一个象样的作品,好听点的都是演义的传统相声。好象除了姜昆拼凑了个网络笑话有点新意,其他的“老艺术家”都不敢创新,弄个老段子凑数,其实也是图个安全,毕竟知道新作品实在也是不争气呀。
真是“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 姜昆刚出道儿那会儿,很说了几个不错的相声段子。印象比较深的是对当时国营商店服务员服务态度的讽刺,说某个服务员躺在椅子上,把脚放在柜台上。姜昆说:“……脚上又没长眼!”捧哏儿李文华说:“就是长眼也是鸡眼啊!”现在想想也觉得挺逗的。还有一个段子里,说去买东西,几个服务员正在扎堆儿玩扑克,其中一个白着眼睛说:“吵什么吵,没看正忙着吗!”
看那时候的服务员的胆气真是不可一世,那社会地位也让人羡慕。据说当时一说是国营商店的服务员,连对象都好找。现在呢,要是谁家丫头在商场做服务员,就跟说没工作是一个意思了。现在的服务态度有革命性改进,顾客是不是上帝倒无所谓,反正大多都跟“大爷”似的,在家再受气的主,完全可以到商场找找自尊。我见过一个服务员向顾客解释说:“现在商场有规定呢,这价钱已经没法再降了。”那顾客说:“什么商场规定啊,不都是租赁摊位的个体户啊!”那服务员当时就没了下句。
现在的零售业真的不那么容易做了,跟过去商品匮乏的时候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像武松去过的“三碗不过岗”,小伙计一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足以让顾客服服帖帖的。这句话体现着店家难以掩饰的自信和自豪,让顾客平生一种错过就是遗憾的感觉。如今这样的话,除非在广告里硬撑一下有所体现,真正的营销过程里哪家酒也没这胆色了:可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大了,没了张屠户,照样不吃带毛的猪。
几家欢乐几家愁,市场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一批企业,同时也倒闭了一些企业,刷新了众多品牌,多少红火朝天的产品,如今都悄然无声息地不知去向了。前几天坐车通过本地一家老酒厂,这家酒厂曾是我们当地支撑门户的白酒企业,多少达官贵族来邢,用当地酒招待绝不失体面。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往日辉煌不再。作为地方酒,其实有着很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倒闭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这家酒厂倒掉后,大多本地人都是抱着遗憾和惋惜的心态,说明民心尚在,这是很可贵的资源。但倒闭了也有倒闭的原因,深层次咱们老百姓就不得而知了,单从营销上看,这家酒厂主要就是吃了“品牌买断”的亏。一批卖出去的品牌甚至自己搞点原酒就开始罐装了,一时舆论哗然,连原厂的品牌酒大家也不敢喝了,倒闭也就在一年半年之间。后来,据说换了个总经理,好像要采取新政,当地的报纸也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大有东山再起的势头,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活动就像回光返照一样,从此也就没了下文。
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鲁迅先生曾说:我向来是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们也不应以最坏的恶意来看待过气企业的努力,就像在鲁酒重整市场的时候,屡屡见到当年深受酒民喜爱的孔府家酒抑或是孔府宴酒的报道出来,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够“再铸辉煌”,但内心也实在为它捏把汗,连他们自己恐怕也表现不出太多的底气来。
其实,在最值得努力和谨慎的时候,企业往往缺乏居安思危的心思,一时胆气豪迈,把企业和产品弄到生不能、死不甘的地步。在企业经营状态良好的时候,往往最热心于高歌猛进,谁会把路边的野店当回事儿呢?也恰恰是这些被忽视的“机会”,正如那“三碗不过岗”一样,过去了,也就没有了。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