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4日 07时22分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施 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见证伟大的时代。

    中国社会近百年来发生了3次伟大革命,即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在第二次伟大革命中,我军在党领导下,南征北战、前赴后继,立下了举世瞩目的不朽功勋。为记录我军这一历史进程,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在全军全国发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大型征文活动,中央军委首长和大批开国将领以及全军官兵踊跃参加征文活动,由此诞生了大型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丛书。这部鸿篇巨制被誉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198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齐丛书10卷,邓小平题词。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推出《星火燎原未刊稿》10卷。2009年,解放军出版社又出版了《星火燎原全集》20卷。

    在第三次伟大革命中,我军在党领导下,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书写了无愧于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光辉篇章。为记录我军这一历史进程,200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又在全军发起了“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中央军委首长和大批高级将领以及全军官兵踊跃参加征文活动,由此诞生了大型亲历记丛书《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

    这部鸿篇巨制共10卷,416篇文稿。408位作者中有上将23人、中将18人、少将79人、师职干部110人、团以下干部166人、战士12人。作者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22岁。其中第1卷共15篇,汇集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重要讲话,8位军委委员和5位军委老首长的重要征文。这是继50年前《星火燎原》丛书出版以来,我军最高统帅部成员又一次集体创作反映我军历史的纪实作品。这部鸿篇巨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记述着我军将士无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动人故事,构成了反映我军30载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成为记录人民军队伟大征程的又一部英雄史诗。

    《强军之路》以宏大的叙述视角,勾勒出改革开放30年来,最高统帅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从记述邓小平确定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江泽民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到记录胡锦涛确定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充分展示了军队最高统帅在军队建设重大决策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反映邓小平同志支持部队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到江泽民同志对全军政治工作的重视,再到胡锦涛同志到部队指导官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表现的是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贯重视。张震在《新时期军队建设改革的回顾》一文中回忆,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后小平同志接见十四大代表,当时张震同志已担任军委副主席,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一定要协助江泽民同志,用3年左右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全军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这一细节,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人民军队根本建设的深谋远虑。于永波在《推动军队政治工作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回忆,1999年,江泽民主席亲自批准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主席出席会议并作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重要讲话,强调政治工作一定要有很强的阵地意识、责任意识,下大力抓好理想信念和革命气节教育。江主席的重要讲话和批准下发的全军政工会议文件稿,对于保证我军经受住新的挑战和考验,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黄献中《一个士兵、一个连队与党的创新理论》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胡锦涛主席对基层部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这篇文章回忆,2007年1月,胡锦涛主席冒着严寒,亲自来到沈阳军区某部,与基层士兵讨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2008年3月,胡主席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亲切接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战士向南林,勉励他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这些精彩描述,生动展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领导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展现出领袖人物的独特魅力与思想光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我军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这套丛书以见证者的自述,全景式地展现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从记述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时迟浩田和耿飚相拥庆祝,1978年12月18日警卫战士听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传来的阵阵掌声,解放军报参与拉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帷幕,1988年开启全军恢复军衔制大门;到记录全军部队精简整编和百万大裁军,新时期军队建设历次重大改革,闻名中外的历次重大军事演习,我军进驻香港澳门,‘98抗洪斗争,汶川抗震救灾,全力支援奥运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从中国陆军变革与转型、“小马扎”到“网络化”,到三军后勤大联勤、海军四代驱逐舰发展;从“神五”、“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到海军环球首航;从我军迎外部队的变化、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到中国军人踊跃登上中外军事文化交流的讲台……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进程和巨大变化,展示了我军建设和发展坚不可摧、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诠释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大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因。这部大书既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画卷,又成为一部忠实记录我军在第三次伟大革命中走向辉煌的形象化军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军队建设面临的时代环境和内外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军始终坚持党指挥枪,广大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考验,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认真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胜利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这一切在全书中有深刻反映。邵华泽撰写的《我军政治工作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一文,翔实回顾了1987年中央军委颁发的《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这一重要文献诞生的历史背景、起草过程和指导意义,《决定》从人民军队的性质和真正优势的高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决定》提出的我军政治工作“两个服务”、“四个保证”,沿用至今。王小京撰写的《亲历引滦入津工程》一文,回顾当年率领全营承担了这一工程中最艰巨的开凿引水隧洞的任务,冬天干部们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作业,创造了全国手工掘进最高纪录,提前8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徐树雄撰写的《我驾“飞豹”出国门》一文,记述了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俄罗斯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中,他率队驾驶新型“飞豹”战机进行了出色表演,创下了多项第一,将“中国制造”4个字写在异国蓝天。徐昕民撰写的《亲历从英雄战士李向群到英模群体“李向群连”发展轨迹》,记述了从一个英雄战士到一个英模群体的发展过程,英雄战士李向群牺牲后,他所在连队在党的创新理论培育下,10年间完成了“独木成林”式和几何级的迅速发展与跨越。这一篇篇精彩文章,真实生动地表达了全军将士的思想感悟、战斗精神和强军心声,生动诠释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强军之路》一书的重要价值之一,也在于对改革开放30年来人的心灵变迁历史的深刻揭示与再现。这部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无论从宏观视角还是微观场景,都真切生动地反映出作者所处的环境变化,清新活泼地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成为比小说还好看的纪实,比影视还好看的画卷。韩志庆在《练兵场风云录》中写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最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军事行动特别是空袭作战近80%选在了夜间,这使长期擅长夜战的我军优势遇到了严峻挑战,在一次组织部队夜间对抗观摩演习中,当领导们在漆黑夜晚通过夜视器材,看到头戴伪装帽、臂扎白毛巾、学着青蛙叫、高抬腿、慢落脚的参演官兵们时,哭笑不得,服了,彻底服了。无情的客观现实逼着大家全身心投入训练改革,研究出一系列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的战法,部队又重新树立起了打赢夜战的信心。胡文龙在《践行军事理论创新:我的5分钟发言》中写道,他做了充分准备赶赴“全军科索沃战争研讨会”,因时间紧未被安排发言,但他执意发言,理由是“我认为我的问题太重要了!”结果,他只用5分钟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关于第二炮兵“主战装备”的重大对策建议,会后整理成5000字报告稿,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重视。事后作者反思,当时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对策建议,最根本的还是“解放思想”时代精神的引领。李杰在《相亲》一文中回顾了13年4次相亲的经历饶有趣味:第一次相亲,他是刚毕业的中专生,因家境不好未谈成;第二次相亲,他是个义务兵,因驻地离女孩家遥远未谈成;第三次相亲,他已成为警官,因在驻地城市买不起新房未谈成;第四次相亲终于成功,妻子是一位女博士,但妻子告诉他,她看重的不仅是现在军人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提高,更是看到军人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上体现出的那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军人当今的综合地位影响了她。环境与心灵的变迁,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的变迁。这套丛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个人视角”所展现的时代对于个人命运与心灵的影响;无数的“个人视角”汇聚在一起,成为独特的“集体的视角”,从不同的方面宣叙的正是一部时代的变迁史。

    从《星火燎原》到《强军之路》,这两部浩浩长卷,无声地展示和永久地记录了我军英雄的昨天和辉煌的今天,昭示着我军希望无限的明天,堪称我军光辉历程中两座雄伟的文化丰碑。《星火燎原》和《强军之路》相比,前者是我军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而后者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真实再现。从《星火燎原》中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到《强军之路》中的信息化军队建设、现代化军事演习、人才战略工程、载人航天……一样的惊天动地,一样的气壮山河;从《星火燎原》中的张思德、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到《强军之路》中的李向群、杨利伟、向南林……一样的巍巍昆仑,一样的星汉灿烂。从这两部大书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军建军80多年来,尽管环境变了,任务变了,条件变了,但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会变。在新世纪的强军之路上,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永远是从南昌城、井冈山、长征路上走来的那支拖不烂、打不垮的铁军,永远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一往无前、与时俱进、屡建奇功的英雄军队!

    这两部浩浩长卷的诞生,构成了古今中外军事领域、出版领域的两个奇观。从古罗马军事家恺撒撰写战争回忆录《高卢战记》、《内战记》,到前苏联朱可夫等二战著名将领撰写一批战争回忆录;从我国北宋年间统编《太平广记》,到清代乾隆年间举全国之力修纂《四库全书》,中外军事家个人撰写的战争回忆录数不胜数,出版家编纂的经典史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这种由一大批高级将领带头、全军上下共同撰写的极具史料、文学价值的军营战斗生活和军队建设的大型回忆录丛书,在中外几千年的军事史、出版史上都是空前的,从中不仅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和我军最高统帅部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远见卓识,还真实反映了我军将士对记录军队光荣历史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彰显出我军既是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威武之师,又是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文明之师。

    《强军之路》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盛赞这套丛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广大官兵了解历史、展望未来、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也可以说,《强军之路》是献给祖国60华诞最庄重、最温馨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