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已经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后花园


  据报道,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

  如今的驻X办,实际上就是腐蚀办,这些机构的目的主要就是专门腐蚀国家相关机关各部委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给国务院各部位行贿,刺探情报。2005年的时候,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就揭露了驻京办等驻外机构“跑部钱进”的实质。他曾很委婉地批评,有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此外,驻京办工作人员公私兼顾,为自己或家庭从商提供便利,有很多人都是借此发财。

  驻京办或者类似的驻沪办、驻津办等等都是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产物,与我国实行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权力不能下放有关。最初驻京办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些作用已不复存在,而它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近年来驻X办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已经演化为“跑部钱进”的阵地,成为某些地方官员来京拉关系、搞腐败、跑官要官等权力寻租的的后花园,都是中国官场上的垃圾机构,同前一阵子人们热议的打狗办、XX办非常的相似,他们的存在只能不断浪费老百姓的血汗,变相增加人民的负担。

  此外,近年来,各地驻京办还变成了“信访灭火队”,承担了大量的截访维稳工作,严重阻断了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试想,如果老百姓的事情能够在本地解决好,他们还为何会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仅在北京,各种驻京机构要超过一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一百亿以上。这个数字是多么的惊人!2009年4月10日,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购买了777瓶假贵州茅台酒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两家驻京联络处受害者的地位非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招致了更为广泛的批评和质疑。有网友发表评论,花费66万余元购买这么多茅台酒干什么?是“自饮”还是用来送礼?驻京办真成了“蛀京办”?而驻京办最初步入普通群众视线源于2005年7月25日,《瞭望》新闻周刊以《“驻京办”:地方第二行政中心?》一文,首次详细揭开了驻京办的腐败沉疴,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驻京办问题能否彻底解决不仅牵涉到中央集权体制的权力分配改革,也考验着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因为现在的驻京办已经严重变了味,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究其原因就是其行为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正如作家王晓方在小说《驻京办主任》中写道:“驻京办是三不管,别人管不着,地方没法管,北京管不了。又开宾馆、酒楼,又办公司……”。因此,政府必须为此做出努力,从政府机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权力出发,全面充分地构建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依法推进机构改革,在职能的定位上,规范的完善上,尊重多样化,尊重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