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响乐的探索—记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


 

16日在星海音乐厅欣赏台湾作曲家黄辅镗(阿镗)创作的“神雕侠侣交响乐”。这部交响乐以糅合中国传统曲目和西洋古典音乐为特色,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让习惯《二泉映月》和《小夜曲》的我们耳目一新。组曲共八章,与小说情节基本吻合,个人粗浅的听后感如下:
先说说感觉不到位之处。第一、没能深入表达小说要义。第一章《反出道观》对杨过的叛逆精神及第三章《侠之大者》对郭靖的侠义精神的描绘有些单薄,对叛逆精神的尖锐和侠义精神的深广表现不足,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描述对象过于抽象,很难找到观众都认可的艺术表现符号的缘故;第二、艺术表现力不够。如果隐去《神雕侠侣》的故事背景,组曲时常给人舞台戏曲的风格,有些凌乱尖锐,与具备完整表现力的交响乐尚存差距。尤其是几乎每章都有铙钹、鼓乐同奏共鸣的小段,慷慨激昂的调子与离愁别绪或韬光养晦的故事情节有所出入。
再谈谈印象深刻之处。感觉这部组曲越往后表现力越丰富、越准确,能让很多熟悉这部小说的观众产生共鸣,在音乐与小说的对应中感受不同艺术方式的奇幻表现力。如第四章《黯然销魂》结尾,渐行渐弱的演奏让观众对杨过的丧妻之痛感同身受。最精彩的当属第八章《谷底重逢》,曲折回转的弦乐铺垫后是振聋发聩的铙钹齐鸣,让观众随着音乐去感受杨过绝望地舍身跳崖、惊讶地浏览谷中物件、蓦然转身看到十六年相思相盼的小龙女的心路历程。
我对交响乐知之甚少。只是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交响乐,而恰好主题又是我等熟知的故事,遂提交一下心得。尽管个人觉着这部交响乐存在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其表现的纵深度值得我们去慢慢欣赏和品味。尤其,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成功结合。阿镗先生的创新意识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