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带来变革。经济金融危机是经济中风险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以某种形式集中释放的过程,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经济运行中存在致命的缺陷,即为何风险会累积。对危机根源的反思推动变革,每次金融危机都带来稳定与效率的重新权衡。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确立了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稳定成为优先目标,并持续了40年。反思20世纪70年代滞涨,凯恩斯主义面临信任危机,经济自由主义占上风,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确立了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效率成为优先目标,直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那么,当前的危机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呢?从目前来看,后危机时代世界金融业发展将出现三大趋势:
第一,理性发展。奥巴马说,危机后美国金融业不再那么重要。其本意不是美国要抑制金融发展,而是说过去美国的金融发展过度,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的地位和作用被高估。近30年的金融自由化提升了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金融业获取了绝对优势和控制力,金融发展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并偏离了正常轨道,欧美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导致全球范围内金融自我膨胀,并最终酿成大祸。危机后需要变革的是重新审视金融的作用,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凌驾之上。对金融业高管限薪就是重要的一步。金融业的高薪吸引了大批优秀顶尖人才的涌入,人力资源的丰富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因此,限薪的意义远不止金融监管层面。
第二,约束发展。经济自由主义发展的一个表现是市场崇拜和迷信,金融领域监管不断放松直至取消,监管的方式也更多体现自律,纵容了不道德行为。然而,金融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扭曲和非理性,金融自由化不是最优的选择,现实的选择是金融约束这种次优选择。银行出问题了,政府一定会救。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原因就在于金融业高负债特性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外部性也使得监管成为必要。危机后,无论是国家还是国际层面,强化金融监管成为大势所趋,监管的边界不断拓展,监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三,均衡发展。危机前欧美尤其是美国拥有金融霸主地位,全球化的发展给了其更大的以邻为壑的空间,这也是危机之所以迅速蔓延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危机中欧美金融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危机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修复需要时间,削弱了其金融实力,同时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其金融业发展迅速。这些都有利于缩小南北金融实力的差距,世界金融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均衡发展态势明显。
纵观危机、变革与发展的交替,令人担心的一点是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大萧条后的金融监管被认为过于严格了,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显然过度了。这种矫枉过正往往成为下一轮风险聚集的源和起点。本轮危机后金融发展似乎不存在这种可能,因为金融利益集团的力量依然处于优势阻碍金融地位的回归,基于国际竞争的考虑各国政府不愿出重拳,美国对金融霸权的极力维护延缓均衡发展进程,所以真正担心的是变革不到位。而且,变革取决于对危机的反思。由于危机起源于美国,当前对危机根源的反思还不到位,不能正视危机的根源会阻碍变革。今年即将召开的达沃斯论坛把重思作为首要主题,也表明了这种担忧。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