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已然成为国家的基本国情
●高房价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
最近六年来,国内房价收入比大约是国际平均数的2倍。目前的一、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多在10到15之间,与国际上的3到6倍明显高出不少。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因为国内平均工资计算时,没有纳入民企员工和建筑工地的一线建筑工人等。
这么高的房价收入比,自然意味着国内房地产市场最近几年一直处在高房价状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80万美金在美国洛杉矶可以买到一座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层、拥有500平方米草坪的单体住宅(在美国称house);在厦门,80万美金光买500平方米草坪的土地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房子了。在洛杉矶中心市区,大约30万美金可以买到一套三居室公寓,在厦门中心市区,按1.5万元/平方米计算,大概要180万。
洛杉矶是美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从房地产行业看,厦门只是中国的二线城市。用厦门的房价与洛杉矶相比,保守地说明,国内房价已经达到了何等高度。
●高房价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
进入本世纪以来,房价总体上一直处在逐步上升的通道。期间基于各种原因,各级政府数次动用税收、贷款、土地供应等各种市场调控手段抑制房价,但每次调整过后,无一例外,迎来的是房价的继续上涨。
高房价的稳定性、或称顽固性,已经具有了时间的基石,烙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光是经济领域。高房价不仅影响着居民买房、城市规划等,也影响着投资、人才、甚至一代人的价值观念。
●高房价是基本国情的合理演进
存在,即有其合理性。高房价也是如此。
国家的人均耕地数量和城市单位土地上的居住人口,在世界范围内,均处在下游位置。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可供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比国际平均水平更为稀缺。而美国恰恰相反。在美国人均可居住土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的情况下、在资本自由逐利的情形下,美国的房价收入比低于中国是正常的、合理的经济现象。
如果房价过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没有被合理体现,土地的利用将缺乏应有的效率,浪费不可避免。
高房价下市场管理的思路
●之前的思路
政府几次治理高房价的理由,基本上都是:担心房价泡末影响整个经济、投资过热、百姓对高房价的抱怨等。
因此,每次治理的目标,都是抑制房价、降低房价。虽然次次都无功而反,但似乎次次都手法如故。效果自然是,每次都不解决根本问题,令市场动荡起伏。
●承认现实,变堵为疏
高房价已然成为国家的基本国情,这是客观的事实。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就要简单压低房价。
政策的制定,要让流动性剩余有合理去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引入系统化、科学化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尊重高房价这个基本国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