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阿凡达》原型的“南天一柱”昨天风风火火的完成了改名这一“山生”大事,几百上千年被中国人赋予神话色彩的“南天一柱”,从此成了某部当下正火着的电影的附庸。而这,还被张家界的官方颇具官话的说成“表明了张家界不但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众网友也有跟风的,说这“与世界接轨,好得很”。百度百科中“南天一柱”也跟着更了新:2010年1月25日上午,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
这很有意思,张家界言之凿凿,觉得“南天一柱”就是“哈利路亚山”的原型,不顾“哈山”归属权上的争议,就风风火火地决定先下手为强,为“南天一柱”改了名。如此举动,趁阿凡达还火着大捞一笔,而且还可以打压竞争对手黄山,可谓一举两得。从此,张家界有“袁家界、天子山、金鞭溪、黄龙洞”等等中国“遗产”,还有个过继来的外国后代,土洋结合,好不热闹。
中国的土地上发生这样的奇事,而大家并不为所动,觉得好像稀松平常,这无疑是很可悲的事。国人数十年来“一切向钱看”的经验总结,到了张家界,自然不会顾及“这根柱子”本来应该叫什么——《阿凡达》在全球狂揽十几亿美元,即便落个百分之一到“哈利路亚”来,岂不是美事?于是,咱们祖宗留下的东西也可以改头换面,而且还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话说这故宫长城天安门,他们都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也都是世界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那没准哪天美国人瞅着这景致不错,于是长城拍成“哈迪斯星球”上的“阿佛洛狄忒墙”,然后凭着美国人善于吹捧和打广告的长处,这电影也在全世界捞了好几十亿,咱们能把长城名字屁颠屁颠的也改了去,还得号称“长城是世界的”?这种事情的荒谬仅仅靠这一个简单的反证就能得出,居然还会有人拍手称快呢!
我们且不探讨张家界当局是否有更换景区名称的权力,这很难查证,毕竟景区的名字像人一样,只要能和其他的有所区别,叫啥可能也不太重要。但是,这毕竟是习惯性的叫了无数个年头的称呼,为了一部“火得了一时,火不了一世”的电影,如此费劲心机,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当然,我们也不乱贴标签,说他们崇洋媚外卑躬屈膝,这显然不是迎合外国人的情趣,因为张家界的心情很容易理解——钱。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东西是钱换不来的——“我姓李,你姓张,我说你家儿子跟我姓李我就给你钱”,谁敢这么说谁不是傻子就是欠揍。老外有个笑话说:商人拜访教皇,说只要教皇改口一句话,就给10万美元,教皇不答应。“100万可以吗?”商人又问,教皇依然摇头。“1000万可以吗?”教皇仍旧决绝。一旁的主教问:“1000万美元可以干很多大事呀!”教皇冷笑说:“他要教徒们以后祷告完毕之后,不要讲‘阿门’,而讲‘可口可乐’。这笑话在咱们这,谁还能当笑话呢?张家界好歹是个“自然遗产”,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为了能吸引人眼球同时带来几个铜板,就自己先“脑残和欠揍”了,岂不惹人耻笑?话说这去张家界的人总归还是中国人多,而且老的少的,有看过阿凡达的也有只看过阿凡提的,还有看过了阿凡达又忘了的,去了能跟你张家界的官方一块感叹“咱们与世界接轨”,然后欣然在“黄龙洞”和“哈利路亚山”合影留念?!而且,阿凡达再火也就是一部电影,且不说过上几十上百年,过上几年估计就没人理了,你能凭这个“哈利路亚”火多久,这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南天一柱”死了,死在了咱们自己人的手上,而死因却是一部很能赚钱的美国电影。张家界的领导者们狠狠的给世人玩了一把“后现代”,同时,也教会了人们为了利益还可以忘记历史“深刻”理论。然而,等到某一天,阿凡达不火了,被淡忘了,张家界的“哈利路亚山”会觉得格格不入略显寂寞么?答案不言而喻,因为那一天已经在可预期的将来了。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