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节目”如何才能摆脱“低俗”之风?


    

“财经节目”如何才能摆脱“低俗”之风?
文/王易见

 

    这两年财经节目很火爆。火爆的理由是,这些财经节目似乎有“娱乐化”倾向,我们知道,娱乐圈最喜欢“刨根究底”,或者是挖“八卦消息”,按常理说,财经类节目是很高端、很严谨的一个节目,如果也像娱乐圈这样瞎胡闹的话,很难避免陷入“庸俗化”、“低俗化”的境地。

 

    以本人之前很喜欢看的一档节目《头脑风暴》为例,这是第一财经打造的一档“高端”财经节目,为什么说高端,一是请的嘉宾多少还“有头有脸”,比如潘石屹、唐骏、任志强、王石等财经大腕儿也做客该节目;二是话题比较高端,大部分都是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话题。那么这里为什么说“之前”很喜欢看呢?因为在我看了很多期之后,感觉这个节目,在某些地方有“低俗化”倾向,甚至犯了常人都难以犯的错误。就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多看一些这个节目,予以体会,这里,我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应该说《头脑风暴》这个节目整体上还过得去,在众多财经类节目中,勉强能打个及格,其实这个节目很想做大,但是过度拘泥于上海,例如大多数宣传片几乎就来自上海,大多数所谓的“评论员”(这里面有一些是名不见经传的评论员,只是来混混场子罢了)也都来自上海,而场下观众更不用说了。就地取材固然能节约成本,但覆盖面未免也太过狭窄了吧,你看下来,就会发现,似乎整场都是上海人在聊天,很难参杂其他思维。

 

    这种感觉一直以来都有,而且不太好,当然,这也是他“低俗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看了一起关于唐骏的节目之后,这种感觉更是明显,大部分人看了这期节目,我想更会用“难掩怒火”来形容。

 

    这期节目叫《盛大归来、六问唐骏》,请到了三个“重量级”嘉宾,这里就不用提了,三个嘉宾加一个主持人轮番“轰炸”,问了一大堆“八卦”、“尖刻”、“嘲讽”的问题。不信?且让我一一列举出来:

 

    主持人说“所以唐骏通知的装嫩周期为10岁”,后来唐骏问“10岁这个算正常的还是说超常的”,主持人回答“基本上接近妇女的装嫩年龄”,这种话你们听了会怎么想?而唐骏听了会怎么想?而且,这是开场不久的一个话题。

 

    有个嘉宾说“将来你离开盛大以后,你怎么告诉,你的贡献是什么,你的贡献就是说,你看我就是坐下来喝茶,然后大家两个人互相拍脑袋,然后没有明确的贡献,应该计在哪个身上的。”这种问题看似很平常,但实际上是对唐骏价值的一种否定,而且,颇有“挑拨离间”的意味在里面,在这种场合提这样尖锐的问题,显然不合适。

 

    主持人说“现在挣着的钱跟你都没啥关系,不挣钱的地方都跟你有关系”,居然有这样发问的主持人,这种话,谁听了都不舒服。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另外一个台的一档财经中出现过,记得那个节目是牛根生的,有嘉宾是针对牛根生提了一些八卦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牛根生的慈善事业,好在牛根生本人性格随和,加上主持人较为幽默,擅长化解矛盾,这才避免了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

 

    财经节目需要朝高端的方向发展,把握主流的脉络,避免陷入庸俗化、低俗化之风,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认可和口碑,如果一味以八卦、娱乐的心态去做,只会将这个节目慢慢做死。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email protected]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