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上的新股破发现象早已有之,每逢市场极度低迷,新股破发的概率往往大增。在中国证监会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之后,新股虽然都是以“市场化”的名义发行,但由于发行价格的不合理,破发现象同样存在。
继招商证券、中国中冶、中国重工、中国化学、中国北车跌破发行价之后,曾经受到市场资金大肆追捧的创业板新股,也已经濒临破发的边缘。如第四批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上海凯宝,发行价格为38元,1月25日最低下探38.26元,溢价只有0.68%;第五批挂牌的台基股份,发行价格41.30元,1月26日最低探至41.60,溢价率为0.73%。
其实,在创业板新股中,类似上海凯宝、台基股份的还有很多,不同的是,其当前股价离发行价格溢价稍高点而已,如为数不少的创业板新股价格溢价不到10%。只要大盘继续调整,其破发的可能性显然非常之大。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生事物的创业板,其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然而,10年磨一剑的创业板,除了给发行人募集了巨额资金外,留给市场更多的却是一地鸡毛。超募现象异常严重、新股都以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二级市场参与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创业板几乎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套牢板”。
任何事情有果就有因。目前创业板新股濒临破发之痛,实则是由于其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所结出的恶果。在目前已经上市的50家创业板新股中,最低发行市盈率也超过40倍,最高的则达到百余倍。这些高高在上的发行市盈率,才是创业板新股濒临破发的根本原因。
创业板新股濒临破发,其头上的光环正逐渐褪色。一方面表现在创业板新股不再像原先那样受到追捧,除了个别新股之外,高开低走的现象居多;另一方面,投资者参与申购创业板新股的热情下降,特别是,最近几批上市的新股首日涨幅明显不及前几批。虽然个中也有发行市盈率整体抬高的原因,但创业板新股少有的赚钱效应也不能被忽视。
创业板新股的高价发行,意味着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将承担着更大的风险。而且,即使是其上市即破发,这一格局同样不会被改变。毕竟,动辄80倍、90倍甚至超过百倍的市盈率,早就将其未来几年的业绩与成长性透支,创业板新股已没有了丝毫的投资价值可言。就算是投机价值,事实上也早已“贬值”。
创业板开市近三个月来,更像是A股市场的一个“怪胎”。创业板目前除了融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外,其他方面均乏善可陈。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板更像是“圈钱”板。
因为总股本小,更因为发行的流通股本小,才为创业板新股高价发行打下了“基础”,再加上其高成长、高科技的包装,才有了创业板高价发行的现状。但是,当创业板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愈演愈烈的时候,当创业板新股纷纷以离奇的市盈率“卖”给投资者的时候,当创业板新股也像中国中冶等遭遇破发的时候,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笔者以为,要根除创业板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的弊端,特别是整个市场自去年以来新股基本上都是高市盈率发行的缺陷,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已是时不我待。否则,今后更多的创业板新股濒临破发、真正破发的现象,将大面积地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