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读《周易》
“潜龙勿用”论
“潜龙”,乃潜伏、蛰伏之龙。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又何谓“潜龙”之“人”?“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顺性而为,顺意而动,乃此类人也。
此类人追求自我价值体现,而不因组织与社会需求而改变自我。故曰“勿用”。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见龙在田”?子曰:龙德而中正者也。一旦如此,则世事大变。为何?因有龙德之人“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利于社会而不自满,用广博的德行感化天下。一旦管理者都能如此,组织乃至社会何愁不定?因此,管理在管理者,管理在管理者之德。
管理者之德何在?“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诚信、谨慎,剔除邪恶而保留诚意。管理者如此则以自身为示范,他人自当效仿,组织良性发展乃大有可能。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何以“终日乾乾,夕惕若”?为何不能悠哉悠哉?我们说一切在心,危险在心,安全也在心,心若一时松懈,则危机必至。惟有“终日乾乾,夕惕若”,方可逢凶化吉,巧然化解危机,“厉,无咎”。
但将“终日乾乾,夕惕若”仅仅理解为小心谨慎,日夜反思,尚不足以明其意。“君子”化解危机,或是解决问题依靠什么?是学问、思想。“君子”成就体现何处?非小心翼翼,而是学问见长也。因此,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君子的最终目标是“内圣外王”,“内圣”乃是修心养性,也即“进德修业”。“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为的不是获谨慎之名,而是为了求德进业修。德业进修,方可成就“君子”之名。
那么,最终“君子”要达到何种地步?“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乃为“君子”乎。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此乃企业组织追求之极至。许多企业家云:经营企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而为之,其意亦如是。企业组织经营过程中,因竞争与经济环境变化而危机四伏,要“危而无咎”很难,惟有管理者“谨慎行事”,且能不断掌握发展之要义,寻求发展之思想,方可防患于未来,做到临危不惧,从容不迫。自然,要做到这一切,首先要为“君子”。“终日乾乾”乃君子追求进德修业而产生的忧郁。
“厉,无咎”乃社会组织追求之最高境界也。
“或跃在渊,无咎。”
“在渊”意为潜伏。起伏有道,则无咎。
经济学中有一个波浪原理,即有起便有伏,起伏相应,起时要留心迎接伏,伏时则要思量起。今“在渊”,则明日必在“天”。此乃春前凌冬,万物欲苏之时,故无咎。
企业经营要善于顺应外界之势,该起则起,该伏则伏。惟有如此,企业才可获得持久经营之可能性。当然,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组织都必须记住两个核心原理:一、“非为邪”;二、“非离群”。一旦为恶离群,则企业必败无疑。
要善于把握起伏,则必定要增进自身的才德,及时适应时世的发展变化,从而适应时代之发展潮流,所以“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