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如何看价格 ——也谈水价调整


   经济学家不把价格看成是关系到大众生活负担的一个问题,而是看成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如果看成大众的生活负担,那么价格越低越好,大家的负担轻一点。如果看成资源配置问题,价格就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恰当才好。

  总体上大家生活的好坏要看GDP的增长。GDP是财富生产量的增长率。我们所能消费的都是我们生产出来的。光是价格低,财富不增加有什么用?价格低而生产不增加,就变成商品供不应求,生活一点也提不高。怎样能使生产增加?要合理配置资源,每样东西都要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一个供求均衡的市场价格就是能使产出极大化的资源配置价格。

  我们每个家庭每月有一定的收入。将这份收入分配于吃穿用等等。一个合理的价格能够引导大家的消费和生产相匹配。水价要不要涨?看它的供应如何。供不应求就必须涨价。不光是水,一切商品都应该遵从这样的规律。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缺水的问题。水价上涨,促使大家减少用水,让水用在最能促进生产的地方,最后大家的生活能够有所提高。

  我同意这样的说法:水价要保证必要的供应,又避免浪费。水有几百种用途,从饮用,洗涤,到浇马路,洗车。哪些算必要?哪些是浪费?这要看水的供应。最后用来区分必要和浪费的就是水的价格。水价高,浇马路,洗车都会变成浪费的。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也要减少使用的频率。而水价低,供应很充沛,天天浇马路洗车也未尝不可。问题在是否有其他更重要的用途。所谓的重要性就是拿价格来判断。用得起高价水的就是更重要的。

  上面的说法,没有考虑各个家庭收入的不同。同样的水价对低收入的人来讲,感觉很受约束,但是对高收入的人来讲,不感觉有什么约束,照样会大量用水。所以除了用价格控制水的使用,也要加强节水的宣传教育。一个更有效的办法是对高收入的人定高价,低收入的定低价。问题在如何区分收入的高低。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按用水量来区分。用水量大的是富裕家庭,对他们定价可以高一些。这就是阶梯水价。这个方法既有节水的效果,又比较公平。是一个科学的定价方法。但是执行起来困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