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美国总统点将 东条英机夺权(6)
李克农智回重庆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成为他们封锁的主要目标。从桂林到重庆,从空中到地上,国民党特务组织了严密的封锁线,设置了重重关卡。
中共中央和在重庆的南方局十分关注李克农及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安危,周恩来连发数电,向李克农通报了时局的严重性,指示他在紧急疏散民主文化人士后,迅速撤回重庆。
1941年1月21日,李克农带着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卡车,满载着物资和撤离人员,在广西省政府小车引导下驶出了办事处的大门。由于桂系“礼送出境”的友好政策,国民党特务慑于桂系的屡屡劝告,在桂系的势力范围内不敢造次。因此,李克农一行在广西境内未遇到太大的麻烦,很快便到了贵阳。
李克农一行到贵阳后,国民党一上校特务奉命前来,请李克农一行多住几日,帮助贵州出谋划策。原来国民党特务早已成奉命在此截留李克农,但一是惧怕他的声名,二是李克农手中有各种证明、通行证俱全,怕贸然扣押影响太大,所以借口留李克农在此“指导”工作,将他滞留于此,等待时机再下手。
李克农看出了敌人的诡计,为了迷惑敌人,一连两天,时而游览,时而吃风味小吃……国民党特务的防守渐渐地松弛了。
第三天一大早,趁国民党特务们都还在睡梦中,李克农神不知鬼不觉地带领两辆汽车悄然离开了贵阳。国民党特务头目勃然大怒,命令军统息烽站一定要堵住。
李克农一行到了息烽站,特务们故意刁难,声称要一一检查人员和物资。李克农在车上厉声喝道:“混蛋!连老子的车也敢刁难,太无法无天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在特务面前一晃,道:“这里有军委会命令,凡沿途无故阻拦本将军者,就地正法!”
副官龙潜及几个战士迅速掏出手枪,顶上子弹,枪口对准了车旁的特务们。众特务见状,不敢再逞威风,只好放他们通过。
事后,龙潜问:“克公,你哪来军委会的命令?”李克农大笑说:“我哪有什么军委会命令,不过是李济深开的桂林办公厅的一张介绍信罢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又冲过十多道交通检查站,李克农一行车出贵州,到了四川境内的一品场场。这是隶属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控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把守这里的是戴笠的心腹干将、军统特务头子之一韦贤。
检查通过后,当龙潜正准备上车时,检查所的一名特务快步向他跑来。特务走到龙潜面前,笑道:“我们所长要去重庆海棠溪开会,能否搭乘你们那辆小车?”龙潜立即回到小汽车旁,向李克农请示。
李克农一听,笑着说道:“好嘛,既然他们的上校特务所长要搭车,咱们就利用他送咱回重庆。”
上校特务所长韦贤提着小皮箱上了汽车,坐在李克农身边。韦贤是奉戴笠之命急着赶到重庆开会的。
“老兄在十八军任何职啊?”韦贤讨好地首先与李克农搭话。
李克农心中一怔,十八军?他看看自己的臂徽“十八”。哦,原来这位上校特务所长居然误将“十八”当作“十八军”,而不是中共的“十八集团军”。李克农将计就计,冒充一下“十八军”的少将。他哈哈一笑,反问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韦所长吧?久仰,久仰。”
韦贤大吃一惊:“听口气他居然对我的情况很熟悉。”他疑惑地望着李克农。
“我是十八军司令部秘书长。你的大名谁人不知?我还听说,你在一品场检查所治理有方,深得戴老板信赖,许多人都告过你的御状,也没奈何你。有这事吧?”李克农道。
十八军是陈诚的嫡系,蒋委员长的“御林军”。这位十八军司令部的秘书长,一定是陈诚的心腹干将,应好好交一交。听了李克农的话,韦贤心中有点得意,便顺着李克农的话吹嘘起来。
韦贤一路上对李克农推心置腹,谈了不少军统“内幕”。李克农不动声色,巧妙地应付着,从韦贤口中“掏”出了不少难得的情报。
一路上,遇到检查站,有韦贤出面喝退来检查的特务。
就这样,在韦贤的“护送”下,李克农一行安全抵达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
参阅资料
参见唐先圣:〖欧洲战场〗上册 (1995.08.17)
参见《文摘旬刊》2005.7.29 《博古39岁的辉煌人生》
参见彭哲愚等人著:《青年时代的蒋经国》
参见《广州文摘报》1988年45期 《台湾报刊又议论蒋经国爱妾之死》
(1996.01.29)
参见《文摘旬刊》1996.8.8 《蒋介石下令毒死章亚若》
原载《羊城晚报.港澳海外版》1996.7.20 (1996.08.26)
参见《文摘周报》1996.9.9 《海明威秘见周恩来》
原载《党史天地》1996年第8期 王弘/文 (1996.09.12)
参见《作家文摘》1997.4.4 《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 方可 单木 文
(1997.04.29)
参见《作家文摘》1997.7.4 《揭开章亚若“暴亡之谜”》
原载《解放日报》1997.6.14 姚华飞/文 (1998.12.24)
参见《文摘旬刊》1999.8.13 《我奉命拘捕毒死章亚若之凶犯》
原载《文史春秋》1999.4 汤礼春记述 (1999.08.18)
参见《文摘周报》2000.1.31 《蒋经国禁赌丑闻》
原载《龙门阵》2000年第2期 赖某深/文 (2000.01.29)
参见《作家文摘》2002.11.5 《海明威带任务来中国》
原载《环球时报》2002.10.21 刘作奎/文 (2002.11.08)
参见《文摘周报》2003.5.5 《章亚若被害真相》
原载《文史精华》2003年第4期 曹元明/文 (2003.05.07)
参见《作家文摘》2003.7.22 《海明威曾秘晤周恩来》
原载《畅销书摘》2003年第7期 张弘/文 (2003.07.23)
参见《作家文摘》2003.9.26 《张振国调查章亚若被害案》
原载《周末》2003.9.4 王炳毅 金萍/文 (2003.12.28)
参见《作家文摘》2004.2.10 《向蒋介石“献机祝寿”》
原载《世纪》2003年第11期 周英才/文 (2004.02.15)
参见《文摘周报》2004.9.6 《李克农智传情报 白崇禧免遭谋杀》
原载《党史纵览》2004年第8期 周勇 王磊/文 (2004.09.04)
参见《作家文摘》2005.12.13 《共产党员余致浚给蒋经国当秘书和日子》
原载《炎黄春秋》2005年第12期 葛娴/文 (2005.12.17)
参见《参考消息》2006.1.27 《章亚若是蒋经国属下所杀》
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06.1.26《连我们兄弟都想下手!》(2006.1.28)
参见《文摘周报》2006.5.5 《是谁暗杀了蒋经国的情人》
原载《政治杀手陈立夫》汪幸福/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6.05.05)
参见《作家文摘》2006.5.26 《蒋经国的赣南岁月》
原载《凤凰周刊》2006年第12期 刘颂杰/文 (2006.06.12)
参见《作家文摘》2006.6.23 《海明威二战时的中国之旅》
原载《海上文坛》2006年第6期 刘维荣/文 (2006.07.07)
参见《作家文摘》2007.4.24《李克农智回重庆》
原载《福州晚报》2007.4.6 (2007.05.27)
参见《云南老年报》2007.8.31《究竟是谁杀死了章亚若》
原载《百年潮》刘正山/文 (2007.09.17)
参见《作家文摘》2007.11.2《曹聚仁政海谈秘》
原载《听涛室人物谭》曹聚仁/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1.14)
参见《文摘旬刊》2008.1.25《蒋介石家书讲述父子情》
原载《世界新闻报》2008.1.15 王丰/文 (2008.02.05)
参见《参考消息》2008.2.5《挣扎于两个母亲间的蒋经国》
原载台湾《新新闻》周刊1月29日一期 王丰/文 (2008.02.05)
摘录《作家文摘》2008.11.4《蒋经国为何不与赣州共存亡》
原载《青年蒋经国》徐浩然/著 华文出版社2008.10出版 (2008.11.23)
参见《作家文摘》2008.11.14《革命书生夏征农》
原载《凤凰周刊》2008年第30期 吴海云/文 (2008.11.29)
《蒋介石的元配夫人毛福梅》何远辛/文 《文摘旬刊》2009.5.1
原载《文史天地》2009.9 (2009.06.24)
《毛太夫人炸死在我家废墟中》蒋雅康口述 蒋寄梦整理 《作家文摘》2009.7.3
原载《上海滩》2009年第5期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