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自夸矿难善后“很好”是残忍的


  羊城晚报入木三分、切中要害。深刻阐释了煤矿矿难屡禁不止的根源,人祸所致。

    作为大多数国有煤矿来讲,都是政府或者是政府官员隐蔽、借代、委托控股,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煤矿的控制权都在政府或者是政府官员手里。看透世情、事情的本质,也就不难理解羊城晚报的疾呼。

    没有出事之前,某些相关人员偷着乐;出了事情之后,他们又“趾高气昂、大义凛然、宽厚仁慈、尽职尽责、最大努力”等等的努力工作……

    关系国民生计的房地产业为何居高不下的价格,?就是因为是政府控制的企业,或者是与政府剪不断的瓜葛。

 

【新闻背景】一则新闻通稿中有这样一段话:“领导高度重视,反应非常迅速,措施非常得力,取得很好成效”,如此高调的话语,肯定是在宣扬某项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吧。但打死你也猜不出,这居然是一则关于矿难的通稿。近日,湖南湘潭立胜煤矿发生矿难,死难者人数已经达到25人。但湘潭官方提供的新闻通稿中,却出现了“领导高度重视……”之类的字眼儿。

  矿难抢救仍在进行,死者伤者还没有善后,如此急吼吼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实在是来得太早了,太快了,或者说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即使湘潭有关部门这次的抢救工作确实不错,出现了“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正常”的大好局面,但毕竟25条鲜活的生命没有了。残酷的事实表明,之前当地政府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才导致了惨祸的发生。就算善后工作完美无缺,也只是对之前错误的弥补,哪里能算得上什么“很好成效呢”。矿难善后,只有责任,不必奢谈成绩。而有关部门偏偏要“化腐朽为神奇”,将对错误的弥补说成是正面的成绩,迫不及待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及其领导歌功颂德,不禁让人感到残忍。

  或许对于有关部门来说,最重要的职责在于维护政府形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都以全能的面目示人,既然是全能,自然就不会犯错,也不能够犯错。因此几十年如一日,有关部门孜孜不倦地维护着政府不犯错的光辉形象。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出了什么岔子,有关部门也要努力地变坏事为好事,变错误为成绩。但在民智已开、资讯发达的今天,这样做又真的能为政府维护和挽回形象吗?其实,湘潭这篇通稿在网络引发的批评浪潮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态度决定一切”,天下没有不犯错误的政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政府首先要考虑的不应该是自己的形象,不是去文过饰非,不是去控制舆论,而是全力以赴地抢救遇险职工。同时,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对待媒体,对待公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充分沟通,公开信息,或许能够得到公众的理解。在不计自己形象的情况下,形象反而可能得以维持甚至提升。高层要求政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应该就蕴含了这方面的深意。(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