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从中央那里听到“矛盾”这个词了,就不要说“人民内部矛盾”。诚然,在今天的党的第23次政治局学习会议上再度提出,非偶然,说明我们的党终于又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矛盾?什么又是人民内部矛盾?有没有一个区别和衡量它们的科学依据和标准?它们究竟、到底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有没有可避免、减少矛盾产生与发展的方法?有。可是,如果连什么是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都区别不出来,搞不清楚的话,不但解决、处理不了矛盾,还有矛盾被激化的可能。为了配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学习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发言,我们就有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来对矛盾和“矛盾之母”差异以及矛盾与差异的关系予以阐释的必要。如何才能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胡主席在23次政治局学习会议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按科学发展观进行政管理!
究竟、到底什么是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谈到矛盾,就不能不谈毛主席在1938年撰写的那篇文章——《矛盾论》。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对矛盾有如下之表述:“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什么意思?就是说毛主席认为,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除了矛盾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对此,前苏联有一位大哲学家叫德波林的持反对意见,认为事物的矛盾性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由一种叫做差异的东西转化而来的。为此,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论给予了驳斥,并指出了“……差异是处于萌芽状态中的矛盾”。
关于矛盾这个词儿是怎么来,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给讲的那个既卖矛又买盾的典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毫无疑问,在逻辑上,矛盾是指既是甲又是乙的一种冲突,而事实上是要么是甲,要么是乙而不能兼得。有时,人们也把它称为“自相矛盾”。人们为什么把矛盾称为自相矛盾?因为它一般存在于人的大脑里,并非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矛盾是一种压根就不存在的东西,由于人们一时间对于一些事物认识不清,所以才产生了“矛盾”。
比如,那个既卖矛又买盾的人,就是活生生地给我们制造出了一个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实,在客观世界中、生活中,压根就不存在那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事实,因为任何一个生产武器的人都不是用来对付自己的而一定用来对付敌人的。不仅如此,在“对付敌人”的过程中,生产者还会把自己的矛和盾都生产得越来越好才对。可如果有人非要让它们自相攻击,矛盾也就自然地产生了。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矛盾全是有人在制造,而非客观就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了,作者如此地在否定矛盾,那你又如何理解存在于世界上、经济生活中的正在发生的各种矛盾?我的回答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矛盾全都是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又有人会说,谁吃饱了没事干在那里成天制造矛盾?诚然,实在是忒多了。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比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者则认为“资本是资本投入的产物”,所以产生了上述“矛盾”。
为什么说矛盾是由差异的积累而形成的?
通过上述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矛盾只产生于人类的大脑,是由于认识不同、方法不同最终导致了矛盾的生成,并非客观存在。换言之也就是说,矛盾仅产生于有思维能力且思维成果不同的人群里、动物里。再换言之也就是说,两种没有思维能力的事物之间是不会产生所谓矛盾的。比如,我们就不能说月球与地球、地球与太阳之间存在矛盾,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没有人类思维的东西。它们之间不仅没有矛盾,用刻普勒的话说,他们相互之间还是和谐的——有《和谐的宇宙》为证。
如果星球、星系之间不是矛盾的关系那是一种什么关系?当然是差异的关系了。什么叫差异?简单地说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非矛盾状态,表现为本质相同而质量、能量、性别不同。比如不同的树叶、不同的河流和不同时期的树叶、河流之间的比较关系等。以上是指自然界,而在人类经济社会中同样存在着非矛盾的差异关系,比如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相同时期、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差异的关系——如同一时期中日、中美、中欧之比较。
写到这里,我又有再导入矛盾之范畴的必要,因为中日、中美、中欧不仅只有差异关系,也有矛盾关系,但无一不是因为差异的积累形成的,而又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不同上。何谓差异的积累?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差异关系的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产生的、特别严重的某种比较关系。比如,当中国经济不如日本、美国时,再如当中国经济马上就要赶上日本、美国时,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态度首先是存在差异;如果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他们,他们会把矛头对准中国。
又如,收入本来是一种差异的关系,但收入差距如果拉大或拉得忒大时,矛盾就会产生。我看,胡主席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与收入差距的拉大或拉得过大不无联系。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的差异积累,也是导致差异关系向矛盾关系转化的原因。比如国有企业职工与非国有企业职,同一个企业职工的“工同工不同酬”问题,公务员的工资与非公务员的工资差距太大的问题,直辖市与一般省市的孩子上大学时录取的分数线不一致等,都可能导致矛盾发生。
怎样才能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差异与矛盾之间存在上述转化规律,所以如何缩小差异,也就自然具有了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性质与意义。也就是说,缩小各种差异是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世界观、方法论。诚然,搞绝对意义上的平均主义是不成的,也是压根就做不到的。但是,适当地、逐步地缩小差距不仅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也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不是别的,正是当政者能否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个立场上;反之当然也说明,各种矛盾的激化与当政者的立场不无联系。
当然,立场问题也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不懂管理和不懂得对经济事物事先进行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结果导致矛盾或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什么意思?就是说经济、行政管理者的目的是好的,但由于方法不对头,落实不到位,结果把问题给搞复杂了,把矛盾给激化化了。甚至,把本来应当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给搞成敌我矛盾。如上海的那几个警察,由于工作不到位、询问不耐心,把一个到上海游玩的人给羁押,激化成矛盾。
比如,一个又一个拆迁户自焚事件的发生,谁能说我们的行政管理当局的工作没问题?而又怎么能把上述责任都推倒自焚者的头上?再如,明明知道“非实名制”是在为黄牛党、诈骗分子创造了条件,却就是迟迟不实行“实名制”。甚至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政府与这些犯罪分子好象是一伙的。我敢肯定,只要把不实行“实名制”的手机号码都给他废掉,上述犯罪分子至少可以减少一半。又如,大学教授、校长剽窃网络文章仅仅是个降级,而那个被剽窃的人却连工作都没有。
这样的社会公平吗?这样的社会能不产生矛盾吗?而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里,你就是每天给他们吃大鱼大肉,又怎么能够避免各种矛盾的发生?国家每年花在公务员身上的钱有多少?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动辄“这件事不归我们部门管”,要么就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关于这件事的法律”等等。总之,不出一点大的状况就没有人出来主持正义。一个小小的食品监督,却有十几个部门出来管事儿,出了问题却相互推卸责任。好嘛,不矛盾才怪!
怎么办?胡主席在23次政治局学习会议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管理!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我曾经预测《预测一下中共的下一个政治口号》就是上述。现在看来,我们的这一个预言又兑现了。本文也因此而感发也。
连接http://hi.baidu.com/%D0%A1%D5%F2_%B7%E9%BB%F0/blog/item/c14720fcc0757188b901a0b4.html:预测一下中共的下一个政治口号——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管理
郝永平,中央党校科研部副部长、教授如是说:当前(中国)有七大人民内部矛盾
具体说,一是劳动关系上,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安置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就业与失业矛盾加剧;二是城乡关系上,城市越来越像欧洲,农村越来越像非洲;三是阶层关系上,雇主与雇员矛盾突出,劳资双方在利益分割、健康安全和人格尊严等方面处于紧张和冲突状态;四是分配关系上,城乡居民收入、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和不同行业人员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五是交往关系上,企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公共利益部门化,诚信与失信反差加深;六是政治关系上,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存在政府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政治矛盾多样化;七是思想关系上,有求神拜佛的大众心理,有渲染暴力色情的低级趣味,网络兴起给政府部门有效监管带来了新课题,还有攻击现行制度的杂音,思想矛盾复杂多样。
http://news.163.com/10/0826/08/6F0HBMRL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