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诗和她的人有所不同。她的人,美得端庄;她的诗,却美得妖气。让人常常不知不觉中招。她的诗,如同李探花的飞刀,刀不虚发。有一天,她的诗会上百晓生的“兵器谱”,在冷兵器一栏里。
赵丽华诗歌
(我来了我爱过点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8c6750100b141.html
原标题:我毫不掩饰对赵丽华的喜爱 )
《馒头》
一个刚蒸出来的馒头
热腾腾的
白净
温软
有香味
这时候她要恰好遇到一个吃她的人
对于馒头来说
在恰当的时机被吃掉
是最好的宿命
如果她被搁置
她会变凉
变硬
内心也会霉变
由一个纯洁少女
变成一个刻毒女巫
她诅咒要让那个吃她的人
硌掉牙齿
坏掉肠胃
变成猪狗
点评:馒头,多么日常的东西!在我们北方的餐桌上,一天几次地看到它,可是谁想到把它变成一首诗?这么熟视无睹的东西,赵丽华不仅变成了诗,还发现了美以及悲剧。美,也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不美了。
但我们也得到了足够的安慰
你擦着我的眼泪
你说: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
就是把这台拖拉机的柴油
换成汽油
这样它的震动就会小一些
它喷出的黑烟
也会少一些
那样我们就可以开上它
去广寒宫玩了
《风沙吹过……》
风沙吹过草原
风沙吹过草原的时候几乎没有阻挡
所有的草都太低了
它们一一伏下身子
用草根抓住沙地
风沙吹进城市
风沙终于吹进城市
在城市的街道上
它们飞奔
步伐比行人还快
它们遇到混凝土建筑
遇到玻璃幕墙
它们一路地往上吹
带着情绪往上吹
在最高的楼层
呜咽的最厉害
风沙吹过我居住的城市
向南一路吹去
风沙还将吹过我
吹过我时
就渐渐弱了下来
点评:风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最后被个人体验的过程。风吹到哪儿,感受就到哪儿。它们一路往上吹/带着情绪往上吹/在最高的楼层/呜咽的最厉害。读这几句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 ”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雪下着。雪是白色的。雪易化。
雪还是轻的,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本事,
她使一些原本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水火不能相容的坡度,
变得和缓了。
至少目前看是这样。
但你也不能据此就简单地把她归类为一个和稀泥主义者。
我必须说:雪有自己的立场,
雪还有自己的个性,
在摇摇欲坠的树枝上,
在通了电的高压线上,如果此时你叫喊(但是你千万不要叫喊,
只有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才会那么做)——她就会失足掉下来。
我相信她在危险的游戏中所体会到的美,
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
我们习惯了四平八稳的生活。
我们这些现实主义者,有时候几乎无法理解那些理想主义者的人生追求。
比如那些正在前赴后继扑向大海的雪,她自以为靠着集体的力量就能把大海盖上一层白。。。。。。
《昨天晚上我看到月亮》
昨天晚上我看到月亮
它隐藏了太多的秘密
秘密从内部将它拨亮
没有秘密的事物注定是暗淡的
点评:精练的叙述,却充满无限的想象。
《我爱你爱到一半》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点评:读这首诗的时候,难道你的内心没有被触动一下?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有妊娠纹的洼陷的小腹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再往下是耻骨
微凸的,像是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点评:读到最后,我想起了《馒头》,被搁置的馒头。美和激情在寂寞中失去,是很悲哀的。
《大雪封山》
大雪封山
鸟类要刨开半尺厚的雪
才能够找到吃的
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地
只有这时候是干净的
一个肩扛猎枪的猎人
向人迹罕至的地方走
他多么幸福
那里一点城市也没有
那里一点废话也没有
他呼吸到的空气
他踩出来的鞋印
都不是别人的
点评:多么干净。
《风遇到树叶》
风只有在遇到树叶的时候
它才是轻快的、叙叨的
它说了很多可有可无的话
做了很多毫无意义的事
它是那么不厌其烦地掀动着树叶
一片又一片
一遍又一遍
漏下来的光挤着斑驳陆离的影子
叶片偏转着身子
……在这种乐此不疲的游戏中
我仿佛看到了另外的快乐
点评: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是“栩栩如生”。
《雨》
开始是暴雨
非常暴
后来是大雨
非常大
再后来是中雨
非常中
再后来是小雨
非常小
再后来雨停了
非常安静
再后来雨又来了
还带来了风
呼啦哗啦
披沥啪啦
非常喧嚣
打着墙、窗户及水泥屋顶
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
非常无聊
点评:开始有点罗嗦,甚至无聊,可是读到最后,突然有了场景性,一下子把你拉进雨中。
《大雨倾盆而下》
窗帘和窗纱被肆无忌惮地冲开
百叶窗被拍击的一开一合,砰砰作响
我想起身去关上它怕已经来不及了
一阵紧似一阵的雷声
仿佛一群奔马在草原上疾驰
原本茂盛的草地被粗暴的马蹄踩出一个个凹槽
靠墙的一排萱草东倒西歪
可能它们再也站不起来了
像那些未曾成熟的庄稼
它们的损失
将是前所未有的
所有的凹处都盛满了汹涌的水
所有的凹处都被砸击的更凹
我无能为力
静待大雨倾泻一空
迷离中写出如此诗句:
“当大地斜起身子,
这些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向大海。”
点评:当大地斜起身子/这些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向大海。这句诗,我一百年也忘不掉。
之所以喜欢赵丽华,是因为她的诗比谁的都好读,读起来是种享受,琢磨和回味更有一种快感。她的诗,充满了灵气以及天马行空的智慧,那么自然,又那么敏锐。她的诗,脱下“诗言志”、“文以载道”的外衣,让诗变得自由,让人的接近和阅读变得轻松。可是读后,你会感到厚重,有些什么在她看似漫不经意的叙述中凸现出来。你觉得这样的诗简单,可是放下诗,却背不出来,诗表达的意境在头脑中芜乱起来。当你重新拿起诗,才有了条理。你才发现,她近乎白描的表达,一点也不散。她的诗也有败笔,但那是探索中难免的矫枉过正。如果仅盯着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不仅病态,而且变态,最终也只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她的诗和她的人有所不同。她的人,美得端庄;她的诗,却美得妖气。让人常常不知不觉中招。她的诗,如同李探花的飞刀,刀不虚发。有一天,她的诗会上百晓生的“兵器谱”,在冷兵器一栏里。
点评文字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8c6750100b141.html我毫不掩饰对赵丽华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