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猫”何以捉到“活耗子”?


     “大哥您好,我叫小洁,原来在酒店的那个晚上还记得吧……”徐州“90后”男青年刘亮在网上获取了市政府等22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姓名、单位地址及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冒充三陪女通过寄勒索信和发短信的方式敲诈43个部门领导171000元,后因被警方截获而未得逞。日前,徐州市鼓楼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刘亮有期徒刑两年。(据2010年10月10日《扬子晚报》)

     多行不义必自毙。罪犯刘亮冒充三陪女敲诈市委、市政府、区、县政府及市地税局、物价局等22家单位43名官员,并东窗事发,受到法律制裁,完全是咎由自取。而本案真正值得人们深思的则是,一些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咋就这么能轻而易举的上了骗子的圈套了呢?

     骗子的作案方法并不高明,甚至完全就是“小儿科”。刘亮化名“小洁”所使用的敲诈方法,就是目前最常见的寄勒索信和发短信。他发出的敲诈短信均以假设对方与“小洁”有染关系不清,内容大多是:“大哥您好,我叫小洁,原来在酒店的那个晚上还记得吧……”“最近生意不好,家里又出了些事情,急着用钱,走投无路才想到您,这个城市我只认识您一个人,幸亏那天晚上偷看了您的随身物品才知道了您的联系方式……请在三天之内借4000元给我。”但是,骗子采用这种瞎猫抓活耗子式的大撒网方法,竟然能够使某些领导干部唯命是从,服服帖帖地上钩,不能不令人称奇。

     骗子的诱迫伎俩也不新鲜,甚至是存在着破绽。为使领导们就范,刘亮在短信里也不忘要挟一番:“若这点小的请求您都不帮忙,我这三陪女可什么都无所谓,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一定到您的单位登门相借……”“您那么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影响了您的家庭和前途吧……”“在登门之前我会打市纪委和省纪委的电话通知您,请您把钱通过自动取款机转账到我爸爸的邮政卡上,卡号是……”但是,这些完全可以令人不看即删不屑一顾的要挟,却使一些领导干部胆颤心惊而慌慌不可终日,急三火四地往指定账号里打入2000—5000元不等的现款。

     其实,还是老句说得在理,“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偶然获取的敲诈结果里蕴藏着诸多必然上当受骗的因素。骗子盲目撒下的“网”能够捞取鲜活“大鱼”,“瞎猫”之所以能够捉到“活耗子”,源于“这些人表面上是‘人民公仆’模样,其实‘都不干净’。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偷腥沾臊、屁股不干净是最大的祸根。心里有鬼,身上腥臊,事后也不得不破财免灾,把事摆平,以求安然。案件再次应验了赖昌星的经验:“不怕领导廉洁,就怕领导没爱好。” 一些领导的不良嗜好,成了骗子逼迫其盲目就范的命穴。刘亮敲诈得手的秘诀在于投其所好,击其命门。

      领导干部的不良嗜好,在不法分子眼里,就是领导干部的致命弱点,也是他们攻破堡垒达成犯罪目的的突破口。“刘亮案”的深刻教训,发人深省。当然,刘亮身陷囵囿只是惩治领导干部贪腐行为的开始,顺藤摸瓜对涉案的 “上当者”逐一厘清,严肃政纪,纯洁公务员队伍,更为重要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