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央行是否还会加息,现在的争论非常激烈。笔者认为,这些争论颇有些扯淡的味道。
这场争论的由头,源于央行对于四大行以及民生和招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对于此举,有分析认为是,央行的无奈之举,同时降低了加息预期;但另一派则认为,此举是央行紧缩政策的开始,因此并不排除将来会继续加息。
在笔者看来,对六家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暂时举措,从目前见报的信息来看,这一点也非常明确,此次措施的期限仅有2个月。因此,就此说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有点草率。
而对于在此节点出台这一措施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像夏斌所说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回收流动性。由于美元的开闸放水,热钱进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就造成了货币的被动投放急增。
只选六家银行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要在不影响实体经济大的运行情况下,来回收流动性。特别是央行对于此举的讳莫如深,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截至目前为止,央行都没有对此做出任何答复。
其实,也许央行的人士认为,周小川此前的讲话已经对此作了最为充足的解释。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现在没有迹象表明,量化的调控已经失去了效力,他同时称,中国正在审慎的研究经济形势,从而判断刺激政策推出的时机。
这真的已经透露出,央行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取向,那就是:谨慎,偏重于量化的调控进行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因为央行深知,比通胀更可怕的是滞涨。
对于目前的通胀预期,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其成因非常复杂。既有货币投放的因素,也和天灾有关,而国际因素更是无法忽视的因素。而解决这次通胀决不是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特别是加息可以解决的。相反,加息将会使得热钱进入的更多更快,从而使得通胀压力更大,而另一方面将会使得中国的消费和投资都受到抑制,从而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境地。
因此,可以说紧缩政策将会比预想的来得慢,力度也要小。而加息更将是最后的手段之一。
笔者认为,中国如果加息,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通胀已经到达了高层无法容忍的地步,第二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被有效抑制。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