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一列中国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在沪杭高铁无砟轨道上飞奔。中午11时40分,列车显示屏上跳出时速416.6公里的数字,中国人驾驶自己研制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了世界第一速!
5年来,中国铁路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感慨于“中国速度”,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国情咨文中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中国高铁无疑成为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领头羊”。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中,公路、港口、机场等建设已经相对完备,而铁路建设由于高铁及城市轨道和城际快速通道的建设,会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
中国铁路用短短的5年时间走过了先进国家40年的发展之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上,闯出了一条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模式。中国自行生产并投入运营的第一辆磁浮列车实现交付,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标志着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引领全球。
大国崛起的财力增强、经济体系“调结构”、空前的政策刺激,加速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革命性变革,铁路投资进入“跨越式”增长阶段。相比汽车、飞机的高耗能、高污染弊端,高铁最为“低碳”,这使高铁成为政府谋求“低碳经济跑道”的投资方向,因而 2010-2012 的高铁实际投资又将超预期,这将成为紧缩政策下的“投资绿地”。
高铁扩张,城市无疆。随着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的“融城”、“同城”效应将进一步提升。如今,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中,将推动中国工业空间布局的大调整,进而催化和加速产业经济的信息化、一体化乃至全球化,进一步吸引资本带动产业、重构商业圈层、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空间交易效率,加速中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因此,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社会文化合作正在被高铁时代重新定位,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图也正在被改写。
随着俄、美等国向中国寻求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的深入,中国高铁技术向世界输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铁路装备已经出口50多个国家与地区,而中国政府向亚非拉国家“高铁外交”的推进,将加快中国高铁技术输出、引领全球的步伐。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到2012年新建高速铁路总规模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时速300~350公里的有7000公里,时速200~250公里的有6000公里。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运营时速350公里,世界领先。2012年将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还将加速。最新一代时速380公里动车组即将下线,时速500公里的试验高速动车组正在研发……
通过对高铁产业链的分析,对比高铁投资的分配结构、发展进程和行业利润率,笔者认为高铁产业链受益程度的顺序依次为:高铁车辆和配件、通信和信号以及电力牵引系统和基建。而车辆购置与制造、运营和后续的车辆维护的技术含量更高,是整个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