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未来: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发展猜想


    2010年,中国互联网再次来到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用户持续爆涨,信息拥塞,应用大量出现,用户需求多样化,互联网用户正从信息需求为主转向“信息+应用”的多重需求。一个佐证是:在百度上,应用搜索量已占到百度每天处理请求的30%,并且这个数据仍在呈增长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度不久前正式推出了应用开放平台,通过搜索引擎向互联网应用打开了一个入口。在我看来,百度高调推出应用开放平台,一方面是利用其搜索引擎的特殊优势巩固其在PC和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推出互联网和手机操作系统储备应用资源。而无论是推应用开放平台还是操作系统,最终都是为了百度成为互联网全业务综合平台埋下的伏笔。


基于搜索的应用商店
    英国《金融时报》将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描述为“应用商店”和“搜索”的首次结合。人们会很自然地与苹果App Store进行类比,将之看作一个“应用商店”。百度作为搜索引擎的属性又使其颠覆了传统应用开放平台的调用方式——只要用户将五花八门的需求输入搜索框内,就可以便捷地获取最匹配的应用。
    目前,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很多在线应用,例如在线杀毒,在线游戏,在线音乐等,百度应用开放平台于近期又推出了面向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实时路况检测”、国内首款无障碍手机平台“保益悦听掌上盲道”等应用。可以想象,随着应用的不断开发和聚集,在未来的百度应用开放平台上,任何应用都将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而被调用。
    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未来数以万计的涉及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的应用将无需下载即可在搜索引擎上直接被调用;对于应用程序的开发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只需将自己开发的产品平移到开放平台,即可将实践成果与用户需求对接,实现价值最大化。
    而对于百度而言,这意味着必须面对“未来应用如何极大丰富”的艰巨挑战——要知道,Facebook开放平台一年即诞生了超过百万的应用,苹果APP Store也有超过25万个应用。随着搜索引擎上应用的繁荣,用户需求将得到更为精准的匹配,搜索将变得更为简单和智能,用户、开发者、合作伙伴各方都将从这一产业链中受益。
互联网操作系统反向布局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苹果iOS和Google Andriod创造了“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的经典模式;而在传统互联网领域,Chrome OS 、腾讯Web QQ等互联网操作系统也都把“互联网应用”作为未来竞争的标杆。由此可见,“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已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
    百度在推出应用开放平台后,互联网操作系统也蓄势待发。所谓兵马未至,粮草先行。和苹果、Google等先架构操作系统,再架构应用商店不同,百度是先通过应用开放平台积累足够丰富的应用,再让互联网操作系统厚积薄发。看似反向布局,实则顺理成章。由此也可以看出百度业务部署一贯谨慎的特点。


手机操作系统棋先一着
    当然,百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此。来看移动互联网领域:2009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接近7亿(全球第一),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1.96亿,同比增长66.7%;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为148.8亿,同比增长率25.8%,其中应用服务收益比例占40.9%,应用中,无线音乐、手机阅读、手机游戏这三项就占到差不多65%的比例。
    2010年9月,百度无线以34.33%的市场份额蝉联移动搜索行业的榜首。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如果拿信息搜索和应用搜索来比,无疑应用搜索的市场“钱”景更加广阔。
    百度、腾讯、淘宝等已在PC互联网市场领先的巨头们对移动互联网这个超级大蛋糕不会坐视不管。腾讯和淘宝已经早早进入这块市场,百度的开放平台在顺应PC互联网行业发展之势的同时,实则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只有把握了手机入口,再加上强大有效的应用资源,百度布局手机操作系统才能变得水到渠成。
    目前,百度已经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了无线搜索、百度手机输入法、手机地图、百度快搜和掌上百度等丰富产品,再加上不断扩充的丰富应用,笔者猜想,百度将很快形成一个基于手机终端的完整的业务链甚至产业链。
可以预见,未来的三五年,当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进入百度手机操作系统。届时,百度将成为整合移动互联网需求处理和响应的平台,对移动生活的影响将更为深入。(文/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