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佐中华:让世界拥有共同的神


神佐中华

——让世界拥有共同的神

与中大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对话

10月10日“双十节”,上午应中山大学冯増俊教授之邀,给中大教育学院的十个硕士研究生开堂讲座,名为讲座,实为与这些莘莘学子们交流对话、共同修行,教学相长此之谓也。

信力建: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传统里,尤其是董仲舒推行“大一统”之后,废除异见,只推行儒法,考四书五经。管教育的头不是他人而变成了皇帝,他还是考官能够评定知识等级,集世俗与教化权力于一身,这跟伊斯兰教是一样的。但是这在西方尤其是基督教国家是不可能,中国是皇权大于教权,基督教国家的传统是教权大于皇权,也就是说教育属于教会,皇权是无法干预教育的。

事实上宗教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管在任何民族那里人类最早的老师,也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统称为祭师,他们最早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也是最早仰望星空的一群人。无论中西,观星象都极为重要,既是对于自然的探索,也是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追问。正是从祭师这里起,人类开始构建了所有的文明结构,后来所有的师其实都从这个师中演化出来的。我曾去过印度,在恒河边上看到还有掌管祭祀的波罗门在那里祷告,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相比之下,中国在1949年后完全切割了自己的历史,一种虚构的信念告诉中国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导致了我们文化的断裂,以至于找不到自己文化的源头。原来我们的教育是有自己传承方式的,比如说:孔子庙和私塾,而西方的教育一直由教会来负责,学校其实就是教会,因此他们的宗教与教育相联系的传统一直保存。

正是有了犹太教的出现,全世界的第一个教育系统就此诞生,传授知识的人被后人称为先知。到现在为止,犹太教已经延续了三四千年的历史,他们的智慧已经成为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源头,了解这样的智慧实际上就了解了人类知识的密码。犹太教接下来出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国家占据了世界的绝大多数,宗教的生生不息、四处繁衍证明宗教的智慧是切近人性以及人生命本身的。尽管三大宗教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信仰同一个上帝。我们对于上帝应该有这样的概念:他是处于永恒的时间中的,无始无终;地域上无所不在;并且是无所不能的。神格高于人格,没有人可以装神弄鬼、替天行道。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满天神佛,种种类类都可以神化,道教鬼画符也可以有神意,现在中国人的神就是人民币,多神其实就是无神的表现。

相对于无神,从犹太教开始的一神教体现了很多人类的智慧:

第一、人不能取代上帝。宗教告诉人们,除了上帝,没有人可以代表最高的真理和道德,你有更多的知识不行,有更多的美德也不行。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有人打着真理正义的旗号来奴役他人。

第二、人与人相互平等。神在上,人在下,神与人是截然分开的,我们都是神的子民,这样一来信仰上帝的人都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谁能够高于谁,即便你是美国总统也不行,大家不分男女、老幼、人种、贫富都是平等的。这也延伸出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大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上帝的权威保证了约法的权威,第一个跟上帝签订约法的是犹太人,在犹太人逃出埃及后,摩西与上帝签订了一份神与人之间的契约,所有的人必须平等共同遵守这份契约,不得违反契约规定的戒律。后世的所有关于规则的法律都可以视为源自于这份“摩西十戒”。

第三、人与人相互宽容。犹太教与基督教都强调人人都有原罪,这种智慧衍化成人人都应该互相宽恕,每个人面对上帝都是有罪的,但是罪可以通过忏悔、修行来改变,好比有病的人可以通过治疗来恢复健康。罪在宗教里面是可以忏悔的,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而被宽恕的。

第四、人与人相互友爱。持有信仰的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他们的内部是相互友爱团结的,所以曾经的阿拉伯帝国强盛与这也是有关系的。没有信仰,一个国家内部,人与人之间容易相互杀伐斗争。

第五、人必须诚信。人与神曾有约法必须恪守诚信,摩西十戒中的第九条规定“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他人。”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法庭中,每一个人在出庭作证时都必须先发誓,发誓自己所说的是真话而非谎言,我们不排除有些人也在作伪证,但作伪证是很大的罪。有上帝在你的精神中远比没有上帝要强,因为你做坏事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上帝也在看着你。一个有上帝的文化体系是能够形成比较好的诚信传统的。

第六、人是能够获得永生的。信仰上帝获得永生,否则进入地狱,宗教起到一个赏善罚恶的作用。在宗教的思想中,一方面人的生命不会因为肉体的消亡而彻底消失,帮助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多了一份从容与安慰;另一方面,人至少有所敬畏,由于作恶是要下地狱的,不会说是我死了就死了,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中国人没有信仰,什么都不怕,根本不在乎污染这山川河流,不在乎杀了多少人,只要得到金钱与权力就可以了,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在内心深处缺少对自己的反省以及作恶的警惕。

因此,我在长期的教育思考和摸索中,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必须与宗教形成一定的关联,否则教育失去了灵魂,也就没有了养分。现在,美国一天可以产生一千种宗教,美国的不友好国家伊朗,也出现了一个巴哈伊教,它把所有宗教中共有的原则从特定的宗教中抽离出来,如友爱、慈善、平等等则视为普世和不变的原则,而把不同宗教中特有的祷告形式、祭拜形式给抛弃。可见,宗教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融合,宗教的形式在不断的弱化,而理念又在不断的融合。教育作为生活的形式在生活层面是不会拒绝宗教的普世价值的。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你们将来在从事教育的时候都必须掌握一个逻辑:要在宗教和法律体系中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都是面向上帝、面向真理的,在这个层面来说老师不过是一个引路人而不是真理的代言人。因此,我在自己集团里也一直强调老师在跟学生尤其是小孩子交流时都必须蹲下来,保持一个平视的状态,这不仅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必须得到他人的尊重,教育应该让孩子得到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