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个交易日,两市共成交20914亿元,如此大的成交量,同时大盘上涨的刚性很强,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既然盘面已经给出了趋势、力度,就不要猜测这轮行情能走多远,不妨“边走边看”。笔者依然认为,四季度A股市场的行情依然是结构性的,即与通胀、人民币升值相关的个股将出现结构性上涨,前三个季度表现出色的中小股票将出现结构性下跌。
国庆期间,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造成美元进一步贬值,并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更加重了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笔者认为,在美国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以棉花、糖为代表的农产品的国际期货价格已经进入新一轮大幅上涨之中。
从历史上看,在通胀预期下,资源类股票都有不错的表现。此外,10月15日,有色金属、煤炭板块的流通市值为2814亿元、9379亿元,上述两板块占A股流通市值的7.25%,撬动上述板块所需资金并不大。因此,有色金属、黄金股、煤炭股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和种植类的农业股,有望成为四季度A股市场的一条重要主线。
虽然A股市场成功完成“二八”转换。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蓝筹股的全面启动。原因很简单,流通市值已经逼近人民币储蓄资金能够承受的天花板。历史上,A股流通市值占居民储蓄余额比值最高为60.11%,9月居民储蓄余额为29.92万亿。也就是说,目前居民储蓄能承受的流通市值的极限为179865亿元。10月15日A股流通市值为168613亿元,流通市值潜在的增加空间只有11252亿元。别忘了,年底前还有32174亿元的解禁股上市。未来几个月,能持续上涨的还是需要具备“小”的特点,即蓝筹股中的小市值板块将受到资金持续关注。除非居民储蓄以后各月都能像9月份,单月增加持续超过1万亿元。
为了维持资金和筹码的平衡,A股市场显然要进行自我调整,即牺牲一批股票的市值,来支持另一批股票上涨(增加的市值)。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无论是与通胀、人民币升值相关的个股,还是其他蓝筹股表现越好,另一批股票的下跌幅度就越大,中小板、医药股、酒类股等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技术调整需求。